中小学附设幼儿园: 一道因地制宜的“良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亳州晚报》详细报道了我市中心城区中小学附设幼儿园项目开学前的筹备情况。从文中提到的广大幼儿家长对附设园的期待和对报不上名的担心可知,市民对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之迫切、期盼之殷切。可以说,附设园的开办,是市委市政府为学前教育问题在供给侧开出的一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良方,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我市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意见》《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和规范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政策,并通过近几年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新建了一批批公办幼儿园,招聘了一大批专业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逐年攀升。然而,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市民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也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

在拓展学前教育供给侧的同时,各地在办园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出了很多新招儿,“弹性办园”逐渐成为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热词。究竟如何“弹性化”?亳州市结合地方实际,开出了一剂良方——在中小学开办附设园。这种方式相当于是对中心城区中小学资源的盘点与整合,将中小学校园内相对闲置的资源腾出,或者通过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从而腾出部分资源,用于开办幼儿班。当然,这样的幼儿班肯定姓“公”,自然也与“普惠性”挂钩。

不到4个月时间,亳州中心城区便首批开设了32个附设园,扩增了4000多个幼儿学位,且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交通要道和人群聚集区附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学前教育“暑期答卷”。可以说,因地制宜地开设附设园,既是我市提高城区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探索与创新,也是精准施策缓解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的务实之举,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们期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出现在市民家门口!我们相信,这份民生实事的“答卷”将会越来越精彩。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