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不少在家“憋坏了”的网友表示,要趁此机会“外出翱翔”,尽兴“放飞自我”。携程近日发布的《2020“五一”旅游消费新趋势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平台旅客预订机票量一直大幅递增。有了清明小长假的“铺垫”,五一旅游热度再起,出游人数预计将创疫情以来新高。
伴随国内疫情逐渐稳定,连休5天的“五一”假期,确实成为旅游行业难得的复苏“良机”。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行还是比较安全的。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表示,在做好防疫情输入、反弹的工作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复学以及适当旅游是可以的。
不过,比较安全说明还不是绝对安全,可以旅游也不代表就可以放松警惕、放松要求。毕竟当前境外疫情呈暴发增长态势,境外输入和国内反弹的风险都不容低估。毕竟从每天的通报数据来看,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的地区。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忘乎所以,不仅无法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还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疫情防控的“弦”一时半会还松不得。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提前发出预约出行、限制出行等“提醒”和“新规”。例如,文旅部联合卫健委日前印发通知,要求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河南郑州市倡导“五一”假期期间不出市,安徽淮北、宣城等地强化了“五一”假期师生流动管理。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不管是规劝师生待在家,还是严禁跨地域旅游,都有着现实而又长远的考虑。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假期正确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提倡错峰出行,“不搞一窝蜂”。假日期间出行安全仍是人们外出旅游最需要注意的。景区具有容易聚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目前,全国景区陆续开园复工,这就需要景区运营者对大众出游热情有准确的预测,以此来加强防控应对能力。清明节期间“万人游某山”的情形,着实给旅游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假期来临之前,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采取的预约、限量等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旅游景区做好防控工作,而且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有序的游玩环境。对消费者来说,“分时”“预约”也要成为每个人出门前的新习惯。
其次,尽量舍远求近,“出门不出城”。临近假期,各类旅游攻略和产品的关注度明显上涨,关注度最高的多为游客常驻城市的公园、山岳等户外景区,本地游、短途周边游等成为今年旅游消费的特点鲜明。然而,即便是短途旅游也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比如,尽量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准备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剂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及时关注客流信息,旅游途中文明排队、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到食客众多的地方就餐;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最好不在假期出行,等等。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既要放松心情、也要时刻不忘疫情防控,始终把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其实,有很多景区为满足游客需求,纷纷开启“云旅游”模式,打开直播软件足不出户照样能赏花赏景。总而言之,“疫情在、不远游”,应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和行动自觉。抗疫持久战下,人们驿动的远游之心还是要适当克制、再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