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专业市场里,药商张恒用手机把亳州的麦冬卖到东南亚;8年前还只有单一品种的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养生产品已发展到上千种;从欧盟的药房到非洲的诊所,“亳药”的足迹已来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上半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总规模992.72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产值40亿元,规上医药及大健康制造业产值226.72亿元,中药材流通贸易额726亿元。
亳州,已编织起一张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网络,这张网正在覆盖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协和成药业新建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陈显锋 摄
药材贸易的重构突围
清晨七点的亳州,第一缕阳光掠过涡河水面,空气中便弥漫起各种中药材交织的独特药香。此刻,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然苏醒。在药商张恒的麦冬摊位前,几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正捻起药材细细察看。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药商熟练地报出产地、年份和相关数据,言谈间带着传承于父辈的笃定。“我爷爷挑着药担子走街串巷时,绝不会想到今天我们能通过手机把亳州的麦冬卖到东南亚。”洽谈完毕,他悠闲地点开手机上的跨境电商平台随手翻看。
张恒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这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内,活跃着3万余名像他一样的新一代药商——大多是“药三代”“药四代”,他们的人生轨迹早已与中药材紧密相连。在由10000多个商铺组成的中药材市场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故事:交易大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与摊位上展示的中药材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鲜活图景。
市场的红火印证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中药材流通贸易额达726亿元。今年1月,亳州更成功获批“中药材商贸流通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行业标杆地位获得国家级认可。
亳州中药材贸易的突围,源于对平台的前瞻性重构。按照“六大市场”规划,我市全力打造中药材专业市场、趁鲜切制市场、进出口产品市场等特色平台,并创新采用“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进行规范化运营。数字化加持下,亳州已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格局,专业市场交易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50%以上。2024年8月成立的中药材大单品联盟,更是搭建起种植户、加工企业、经销商的直接合作桥梁,推动全国优质中药材资源向亳州集聚。目前,联盟已吸纳108家优质企业,并正与华润商贸、中国通用、省担保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洽谈深化合作。
食药同源的融合之道
距离中药材专业市场约三公里的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枸杞与菊花正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精准配比。工人们监控着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十余道工序后,中药材转化为风靡全网的“清火茶”。
展厅里,玫瑰四物膏、益生菌压片糖果等上千种产品琳琅满目,难以想象这家年营收2亿元的企业,八年前还只经营单一品种——金银花。
“转折发生在2019年。”企业副总经理李金富拿起一盒固体饮料介绍道,“我们发现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购买简单的花茶原材料,而是需要科学的养生解决方案。”公司随即组建20人研发团队,联合高校开发组合配方花茶。2024年,公司产品覆盖上千个品种,花草茶品类贡献了三分之一的营收,带动了企业向综合性大健康食品企业的成功转型。
万花草的蜕变是亳州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正大力发展壮大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不断拓展食药同源食品(饮品)、养生花茶、调味品等细分赛道,年产值超300亿元。亳州是全国养生花茶的核心产区,拥有相关企业1009家,产量占全国的90%,去年快递量高达6.2亿件,将亳州的养生智慧送往各地,这个数字在全国单品中高居榜首。
这样的产业延伸在亳州处处可见。“这道芍花鸡配的辅料有芍药花,同时还添加了石斛、枸杞、红枣、人参等药食同源类的中药材……”近日,在全国首个以药膳培训为主的技能提升学校——亳州药膳学校的操作间里,校长怀凯正在向学生教授药膳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膳学子们怀着对药膳产业的美好憧憬仔细研习药膳知识。“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好‘全国药膳之都’这个响亮的招牌,带动中医药膳产业发展。”
亳药“出海”的进阶之路
在安徽济人药业的生产车间里,中药配方颗粒正通过严格的欧盟标准检测。作为全国唯一以药品身份叩开欧盟市场大门的产品,这些封装在小袋里的中药精华,已成为海外药房的“常客”。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拳头产品疏风解毒胶囊,它不仅拿下英国政府“创新英国”计划的首个中药立项资助,更在新加坡完成注册,成为安徽首款真正意义上“出海”的中药专利药。在东南亚的药店里,这款带着亳州印记的中成药,正被越来越多的患者熟知。
亳州的国际化脚步,早已跨越了单纯的产品出口。每年金秋,国际中医药博览会都会如期而至,全球药商云集涡河畔,让千年药都成为世界中医药对话的舞台。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秘书处的永久落户,更让这里成为区域合作的枢纽——与6个成员国的11个行业协会紧密联动。
在强化产业链的同时,亳州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加速亳药“出海”。安徽谓博药业最近几年深度开拓海外市场,出口板块已逐步上升到企业总产值的30%。“自贸区建设、RCEP协定,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出口业务开辟了便捷通道,企业出口业务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增长。”安徽谓博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说。
数字见证着开放的深度: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亳州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三年实施规划(2023-2025年)》等政策的推动下,亳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济人药业的配方颗粒,正让更多欧洲人领略中医药的魅力;太阳升医药的关黄母颗粒在非洲市场赢得口碑,奥硝唑片成为当地医院的常用药。从欧盟的药房到非洲的诊所,“亳药”的足迹已来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赋能的全链品质
亳州产业升级的底气,根植于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对源头的严格把控。在亳州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亳药集团)的“植物工厂”内,多层旋转式种植架上,亳菊组培苗等39种中药材在AI精准调控的“人造气候”与特定光谱下悄然生长。截至今年6月,该中心已累计产出组培苗约230万株,构建起年扩繁超3亿株的强大能力,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与产量。
在广阔的田间,科技同样大显身手。全市建成36个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50.1万亩标准化种植的中药材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管理。亳州持续推进规范化种植、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中药材初加工等“四大基地”建设,并与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医商等龙头企业在亳州及新疆、内蒙古等地共建可追溯的规范化生产基地。目前,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30万亩,占全省49%,标准化种植面积50万亩,均居全省首位。
而在中药饮片生产环节,“一物一码”就像给每包饮片发放了专属的“身份证”,追溯系统记录着每批产品的前世今生。这套被评为“国家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的系统,已覆盖全市96%的饮片生产企业,确保了从田间到终端的全程质量可控。
从华佗故里的药摊到世界中医药之都,从肩挑背扛的贩运到互联互通的全球贸易,亳州的药香里藏着太多蜕变。如今,这里已编织起一张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网络。从组培室里破土的种苗,到标准化基地里生长的药材;从饮片车间的精工细作,到成药生产线的智能运转;从颗粒制剂的科技创新,到商贸市场的全球流通,再到科研院所的不断突破与中医文化的薪火相传……每个环节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这座浸润在药香里的城市,正以更昂扬的姿态续写千年药都的新篇章。(记者 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