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婶代母”悉心抚养侄子侄女25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98年,她过门不久就帮着外出务工的哥哥嫂子照顾孩子,直至孩子高中毕业;2007年,小叔子因病去世,她又把小叔子留下的5岁女儿和3岁儿子领到身边抚养教育;加上自己生育的2个孩子,她常年要照顾5个孩子。

25年来,她省吃俭用全力保证孩子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赡养患病公婆,如今最大的侄女已经成家,3个孩子考上大学,还有1个在读高中。她用勤劳战胜生活的艰辛,用善良诠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就是“安徽好人”、涡阳县牌坊镇西常村村民袁玉兰。

袁玉兰在医院血液透析室里照料公公。

“新媳妇”给侄女当妈

袁玉兰刚结婚不久,爱人的哥哥和嫂子打算外出务工,但放心不下8岁的女儿,担心无人照顾。袁玉兰看出哥哥嫂子的难处,主动提出把侄女接到家中,还没生育孩子的她就这样当起了“妈妈”。

刚进家门,侄女燕晴每天哭着要找妈妈,袁玉兰就每天给她讲故事,手把手教孩子写字,让侄女感受到家的温暖。冬天怕孩子冻着,晚上袁玉兰就搂着小燕晴睡觉。即使后来怀孕挺着大肚子,她依然坚持每天接送小燕晴上学放学,让侄女感受到了母爱般的关怀。

长大后的侄女也十分懂事孝顺,用上班后第一个月工资,给婶子袁玉兰买了礼物,感谢婶娘多年来对自己无私的照顾。虽然现在燕晴已经成家,但只要有空就会来看婶婶,娘俩总有说不完的话。今年8月,燕晴得知婶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便带着她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燕晴端茶送药,细心照顾,一直陪在袁玉兰身边,用实际行动回报着抚养自己长大的婶婶。

对待侄子侄女如同己出

1998年,小叔子被查出恶性脑肿瘤,需要三万元治疗费,这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公公婆婆东拼西凑还差一万元,得知情况后,袁玉兰没有犹豫,立马回到娘家借了一万元交给公婆。遗憾的是,小叔子最终还是因病复发医治无效去世。

看着弟媳独自带着5岁的侄女和3岁的侄子艰难度日,袁玉兰主动提出把小叔子的两个孩子领到身边抚养。这时,袁玉兰也已生育了2个孩子,加上哥嫂和弟弟的孩子,家里常年需要抚养5个孩子。

为了节省开支,袁玉兰每个周末都要回老家带面,每次都要从家里扛着面走到汽车站,再坐农班车回县城,下车后再扛着面从车站赶回住处。袁玉兰说,只要孩子能吃饱吃好,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袁玉兰对待侄子侄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从未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在袁玉兰的悉心呵护和教育下,孩子们都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25年来,她培养出3个大学生,还有1个在读高中。“我一定要把小侄子也送进大学。”袁玉兰表示。

赡养公婆无怨无悔

袁玉兰不仅是一位好“婶娘”,还是一位好儿媳。袁玉兰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她总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着对公公婆婆的关心关爱。婆婆身体不好,经常需要看病治疗,每次看病,都是袁玉兰主动陪同。

后来婆婆因病去世,公公又患了尿毒症,隔三差五要去医院透析,袁玉兰每次都陪着公公排队、挂号。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019年袁玉兰在老家承包了40亩地。为了省钱,她坚持自己背着药桶打药,手上、脸上常常沾满药水,火辣辣地疼。“自己苦点累点没啥,只要能让公公婆婆和孩子们过得好点,吃得好些,一切都是值得的。”袁玉兰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