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祠的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门,闻也。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若要拜谒庄子祠、闻道于庄子,首先就要认认那些门,——问个安、唱个喏:大三门,古衡门,庄子门,汉阙门,东西月门……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庄子都坦白说了,眼前之门都是心中的自然之门,也都是天门,他则藏身其后。

大三门,名副其实,曰大,曰三,曰无有,曰万物。中间是一大门;两侧,约莫在大门肩高处,各有一小门。这般布局,有种传统的说法:中间的大门,走尊贵者;两边的小门,走卑微者。如今,这种尊卑,被进出的人踩踏得荡然无存,说大道通天、各走一边更确切。

大门的眉心,“庄子祠”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字是“马背上的书画家”舒同所撰写。迈过大门,迎面是半个大门——影壁。门,闻也;影壁,遮掩也,闻而不见。所以,哪怕大过大门,也只能算半个。

“法天贵真”。唐玄宗的书法集字高悬于影壁上。“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没把“天”神化、虚化,而是自然化、家常化。法天,就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贵真,就是持守其真、恪守其道。影壁背后,是苏轼的《庄子祠堂记》,犹如庄子祠堂的莫尔斯电码,引得进出的人驻足。

过了影壁,一座π状的门从《诗经》里探出身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朱熹说:“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或许吧,衡门一横两竖,一清二白,以不言之言解构着庄子的贫者所居、隐者所依和无求甘贫。

衡门上书四个字:淡然无极。“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犹如鱼跃龙门,过衡门也是身心的清空和蜕变,走向身心的“与物为春”“天人合一”。

径直前行七八步,庄子门就敞于眼前。门前悬一楹联“至文原不朽;大用岂无功”。至文就在廊道:《庄子祠堂记》残碑。尚存186字,就足够大用了。“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庄子得吾道,苏轼得吾心,蒙城得吾祠,千古大幸也。

过濮池,一座古朴的阙门,用汉朝的表情和礼仪,殷勤指路。

汉阙门没有门页,无有也,亦可谓天门。“门柱”上爬满藤蔓,茎叶间穿梭着虫豸、蝶蛾和飞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过了汉阙门,前面依次是逍遥堂(大殿)、梦蝶楼和南华经阁。你见或不见,庄子都在那里,冥思,梦蝶。

逍遥堂大殿前,沿着汉阙门墙壁,东西数十步,各有一个月门。其实,也不必纠结,无论选东月门,还是选西月门,你都不会各奔东西,两者一样心有灵犀,内部贯通,互为首尾。

进了月门,若是春夏,草木葱郁,花开蝶飞。逍遥池里莲叶若鹏翅,五五池中游鱼若经文。若是秋冬,落叶缤纷,寒鸟落飞。逍遥池里清水如明镜,五五池中天地皆灵台。沿途,还有姿态各异的磨盘,以及种于其上的典故。一遭下来,你就是庄子,庄子就是你。

得其门而入,悟其道而出。这就是庄子祠的门。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