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坚守 迎来春暖花开

2023年11—12月份“亳州好人”点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经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3年11—12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见义勇为好人武怀军,敬业奉献好人张丽玲,孝老爱亲好人李影。

见义勇为好人武怀军:七旬大爷跳河 勇救轻生女孩

见义勇为好人武怀军。

武怀军,蒙城县梦蝶湖公园安保人员。2023年10月13日凌晨5时许,天尚未放亮,公园内仅有很少的市民在遛弯。梦蝶湖公园的当值保安武怀军巡逻中看到一名十二三岁的女孩从公园南门进入后慢慢地往公园中央的水塘走去,并坐到观景台步道边发呆。这一幕,引起了武怀军的高度警觉。武怀军放心不下,巡逻时不断地留心观察女孩的动向。约半个小时后,武怀军突然看到那位女孩已下到公园水塘中,并向湖水深处走去。

情急之下,武怀军一边呼叫女孩回身,一边疾步取下置放在湖边的救生竹竿伸向女孩,但是女孩并没有求生的欲望,不仅拒抓伸向她的救生竹竿,而且继续走向深水区。年近七旬的武怀军不顾湖水的冰凉,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他赶到女孩身后奋力把她拉到自己身边,并往岸边拉,但是由于武怀军年龄较大,再加上拖着一个孩子,救援显得格外艰难。此时,在其他热心群众的帮助下,他顺利地将女孩拉到岸上的安全地带。生怕女孩再出什么意外,武怀军一直守护在女孩旁边,直到民警和医生赶到确认小女孩没有大碍后,他才默默离开。

这已经是武怀军第三次救人了。谈及过往,他自豪地慢慢道来。

1971年,楚村镇小过桥村芡河河边,两名孩童嬉水时被河水卷进河中央,武怀军正好路过,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努力向两个小男孩游去。河水阻力大,他费尽了力气才靠近他们,然后一手抓住一个孩子,尽力向岸边游去。在游向岸边的过程中,武怀军感到越来越吃力,但他没有放弃。武怀军咬紧牙关,终于,在河边聚集村民的帮助下,成功地将两个小男孩救上岸。

1976年,武怀军经过涡河岸边时,突然听到一阵女孩的哭喊声。意识到有紧急情况,他迅速循声寻找声源。最终,在一户农家旁边,发现哭喊声来自旱厕附近。意识到可能有人掉进了旱厕的粪坑里,他快步向前,没有丝毫犹豫,就毅然决然地用手摸索粪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黑暗中,他终于把一个快要溺亡的10多岁小女孩捞了起来。

武怀军在梦蝶湖公园做保安工作有近3年时间,平时工作起来,他任劳任怨有热情,尤其是对“防溺水”非常有责任心,只要看到有孩子靠近湖水,他总要向前去劝说和提醒。生活中,武怀军也是一个热心人。在小区里,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只要有人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事,武怀军总是第一个出现。

武怀军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简简单单的纵身一跃,他用身体力行向身边人传递着见义勇为的正能量。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文刚点评:你的一个善举,拯救了一个如花生命,更挽救了一个家庭。这已经是武怀军第三次救人了。更可贵的是,他的善举不是无心之举,作为一个因湖而建公园的保安,他把“防溺水”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武怀军用行动证明,谁说保安不骄傲?

敬业奉献好人张丽玲:24年如一日守护残缺花朵

敬业奉献好人张丽玲。

张丽玲,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张丽玲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并获得多次表彰,其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坛新星” “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2023年5月,张丽玲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聘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她也是安徽省唯一受聘者。

1999年,张丽玲从安徽肥西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当张丽玲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凝视着她的眼睛时,她的心在抖动着。于是,她默默地下定决心:“既然选择特殊教育,我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健康成长!”

从教之初,张丽玲从事聋教育,面对一群听不到外界声音的听障儿童,她利用自己在师范院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和听障儿童打成一片,渐渐地与这些孩子们融为一体,深受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喜爱和信赖。

作为特殊教育,尤其是接触的孤独症儿童什么情况都有,张丽玲在给他们做康复训练时,经常被孩子吐口水、抓伤、用拳头捶、抓头发、打脸等,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地耐心沟通交流着……

2018年,张丽玲教学的班里来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龙龙(化名)。刚来到班级时,龙龙无主动语言,不能和别人对话。张丽玲通过细致观察和“强化物”教导方式,经过六年的沟通引导,现在的龙龙已经能说出“我要……”这样的句子,同时,还可以弹钢琴《两只老虎》《上学歌》等儿歌。像龙龙这样的孩子的转变只是张丽玲教导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截至目前,她所教导的20多名聋哑学生先后考入北京联合大学、东北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学院等高校。

“用心”是张丽玲二十四年特教工作最大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因材施教,找出每个智障儿童的就近发展区,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二十四年如一日,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张丽玲一直用心走好每一步。 “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孩子们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健康地成长!”张丽玲如是说。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文刚点评: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是“折翼的天使”,是残缺的花朵。24年来,你用爱与责任,耐心呵护着这些孩子,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展翅飞翔,让这些残缺的花朵同样怒放。你的爱是温暖阳光,照亮着孩子们的梦想;你的爱是夏日甘霖,让残缺的花朵馨香。张丽玲,让我们说一声,谢谢您!

孝老爱亲好人李影:身残志坚 用爱“扶”起瘫痪丈夫

孝老爱亲好人李影。

李影,涡阳县星园街道何大社区居民,自小因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2008年,丈夫因患脑梗导致身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此时,女儿刚上小学,幼子还不会走路,照顾孩子和丈夫的重担全压在了她残缺的身躯上。面对丈夫瘫痪、孩子幼小的人生困境,柔弱的她选择了坚强面对。为了让瘫痪的丈夫再次站起来走路,李影自学按摩,15年漫长岁月,她不离不弃,并把一双儿女培养成才,用爱和坚强独自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真爱。

11个月大时,李影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虽然身体残疾,但李影从小就意志坚定又能体恤父母的不容易。李影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从穿衣、吃饭到收拾家务,慢慢成长起来,不让父母为之担忧。

1999年,在亲戚的介绍下,李影与现在的丈夫于计红结了婚,虽然生活条件简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于计红因脑梗导致左半身完全瘫痪,失去了自理能力。自此,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李影一个人的肩上。她只能拖着残躯照顾这一家子,每天都要给丈夫擦一遍身体,还得给丈夫喂饭、穿衣、端屎端尿。如果只是照顾丈夫一个人可能不会那么累,可李影的身后还有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和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儿子。

为了让瘫痪的丈夫再次站起来走路,李影自学按摩,每天帮助丈夫康复,就这样一按就是15年。幸运的是,于计红的身体慢慢恢复了知觉,现在已经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路了。

2012年,李影向亲戚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靠着每天拉三轮维持生活。由于长期拉三轮,李影的脊椎偏移更加严重,脊椎已经完全向外凸出,然而,她为了孩子和丈夫依然坚持着。

因为身体残疾,李影要用手扶着脚才能保持平衡移动,每次拿东西只能用嘴巴叼着。洗菜、做饭,再喂丈夫吃饭,这是她每天的日常。“我丈夫刚出事那一年,我整个人都快垮了,消沉了很久,觉得人生到了低谷。但是我也明白‘触底反弹’这个道理,一直没有放弃。” “这个社会很温暖,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生命中的一切困难。”李影坚定地说,这也是她给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感恩”的原因。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文刚点评:李影的人生是不幸的,11个月大时就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生活更是不公的,丈夫的瘫痪,让刚刚看到希望的她,又遭到重重一击。面对不幸,这个需要手扶着脚才能移动的女人,却“站”得顶天立地。站直了,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终见彩虹。感恩,就是李影战胜一切困难的良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