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如一日守护“折翼天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二十六年如一日,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张丽玲一直在用心走好每一步。“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让残障儿童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丽玲说。

张丽玲走访残障学生。 (资料图)

张丽玲1979年12月出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张丽玲一心扑在特殊教育上长达26年,所教导的20多名聋哑学生先后考入北京联合大学、东北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学院等高校。2023年底,张丽玲被评为“亳州好人”。

1999年,张丽玲从安徽肥西师范学校毕业,来到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年轻的张丽玲怀着满腔热忱,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但现实远没有她想的那么乐观,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别太大,工作中很多问题都让她无从下手。

“我也想过退缩,但每当看到残障儿童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时,我的心都会被深深触动。”张丽玲默默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了特殊教育,就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对每一位孩子负责。

最初,张丽玲从事聋生教育。面对一群听不到外界声音的听障儿童,她利用自己在师范院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和听障儿童打成一片,深受他们的喜爱和信赖。

2012年,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培智班,张丽玲迎难而上,主动提出从聋部转型到培智部,开展智力障碍儿童教学工作。

智力障碍儿童的类别很多,有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且智力差异大,教学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张丽玲在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时,经常被吐口水、抓头发、打脸等,但她依然耐心沟通教学。为了能够走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内心世界,张丽玲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培智教育方面的书籍,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逐渐成为特教学校培智教育方面的引领者。

2018年,张丽玲教学的班里来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龙龙(化名)。刚来到班级时,龙龙无主动语言能力,也不愿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张丽玲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发现了龙龙喜欢听音乐。于是,张丽玲通过“强化物”教导方式,对龙龙进行教育康复训练。经过多年的沟通引导,现在的龙龙已经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还可以用钢琴弹奏《两只老虎》《上学歌》等儿歌。

像龙龙这样的孩子只是张丽玲教导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在她的带领下,培智部从成立之初的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60余名学生,40多位教师。

张丽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并获得多次表彰,其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坛新星” “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亳州市优秀教师”等。2023年5月,张丽玲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聘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是安徽省唯一一位受聘者。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