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清明节的一两个星期,广州的菜市场上就会出现一些摆卖柳枝的小贩。
这是广州人特有的一项清明习俗,广州人称之为“清明柳”。新鲜的柳枝一把把买回去,可以分插在大门两侧,也可以悬挂在门上。我们家乡潮州清明时也插植物,不过插的是毛车婆笔等蕨草,还有榕树枝、竹枝、山棯叶等等,称之为“圣草”。
“清明插柳,端午佩艾。”古而有之。端午插带艾蒿,意在避除瘟疫,而清明插柳枝则有多种含义。
首先插柳是为辟邪。柳木又叫“鬼怖木”,跟香港电影僵尸片中的桃木剑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不同看法,认为“柳”字谐音“留”,有挽留之意,门口插柳是为了召回自家先人,请其他家的先人回避。第二种说法,插柳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禄,被晋文公焚山相逼,最后被烧死在柳树下。第三种说法,柳枝有焕然新生,保持青春的美好寓意。柳树的特点是容易存活,常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老树在春天能抽新芽,枝条新绿,枝繁叶茂,寄望家族能如柳树般枝条茂盛,枯木逢春。第四种,与神农氏教民稼穑有关。古时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古谚。还有一些说法,说为了纪念词人柳永等等,倒有些牵强附会。
今年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寄情》,以全新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生命的缅怀,惊艳四方宾客,让外国友人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含蓄浪漫,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支小小的柳枝,既代表送别又代表挽留纪念。清明时节,摇曳的杨柳,既寄托相思,又寄语祝福远行的人们能够在别的地方生活得更好,如同柳树一般,生机勃勃,生根发芽,春常在。
柳枝告别,亦是新生;柳枝告慰,亦是怀念。
作者:黄超鹏,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小小说传媒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千余家中外报刊杂志。作品入选多种书籍和年度选本,获奖若干。出版有小小说集《南湖旧事》。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