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夏天,感觉总是特别的悠长。每到黄昏时分,在太阳刚刚隐去的时候,我会长久地趴在三楼的阳台上望风景。
楼下的趣事,总是特别多。有几户人家的孩子们从井里吊起一个个冰凉的西瓜,准备在全家纳凉时一起分享。一位体壮如牛的大叔,干脆把清凉的井水一桶一桶拎上来,将楼前的空地全部浇满淋透,以逼走地面上残留的暑气,然后就把躺椅和床板放开来,等着仰望夏夜里的满天繁星。
有些人还把小饭桌也拖了出来,是那种矮矮小小的,这种饭桌好像是专门为夏天定制的,一家人团团围着它,其乐融融地吃晚饭。他们坦然地吃着,不在意菜肴的丰富与寒酸,做父亲的还要喝点酒,因为他那一天的劳累是全靠一杯酒来舒缓的。而喜爱热闹的母亲们,则会与周围的邻居交流起家常菜的做法。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怎么来烹饪茄子。在我们当地,那时候把茄子叫作“落苏”,这个名称还有个传奇故事。据说在战国时期,吴王看到爱妃的帽子上两个流苏很像要落下来的茄子,于是就把茄子改叫为“落苏”了。我很喜欢落苏的形状和颜色,它圆嘟嘟、胖墩墩的一团紫色,是多么叫人喜欢,这是蔬菜里面的诗意。我还喜欢落苏的味道,也爱上它的入口即化,尤其是第一口,轻轻一抿、滋滋一吮,鲜香就渗透进来了。有点像猪肉的美味,却又是蔬菜,而且清清爽爽的,没有肉的油腻,真的是满口清香。
本来,我只会红烧落苏,看了楼下的主妇在讲着怎么来清蒸落苏,我也学会了这个做法:把茄子隔水蒸了,然后顺着经络一条一条地细细撕开,再拌上麻油和酱油就成。我没想到如此简单的做法,味道竟是极致地清口宜人。只是那个时候的麻油,是特别金贵一些。
童年夏日的落苏味道,真是好吃得让人魂牵梦萦。直到今天,我每次走进饭馆时,只要看见用茄子做的菜肴,无论是茄子煲还是鱼香茄子,都是我的首选。即使是满桌的山珍海味,我也专挑茄子。
想想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没有宽敞的住房,也没有空调和电视,但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却是多姿多彩的。在白天就是痛痛快快地玩,到了黄昏可以悠闲地在阳台上纳凉,看楼下使我着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