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一碗清汤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母亲的拿手菜很多,可我独喜欢她做的一碗清汤面。在外求学时,每当我伴着星月,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母亲就会自厨房端出一碗蒸腾着热气、飘散着葱香味儿的清汤面。“呼噜”“呼噜”吃上一碗,一日的舟车劳顿,数日的紧张疲惫,就在一根根细面条从舌尖入肚的温暖中消失散尽,只剩下从头到脚的舒坦与畅快。

我曾经问母亲清汤面的秘诀,母亲温柔地告诉我:“简简单单就是最美味的食物。”有一次,母亲煮面时,我倚在厨房的门框上,小葱一颗、鸡蛋一个、油菜几根、面条一把,就撑起了清汤面的全部食材。只见母亲一边烧水,一边麻利地将小葱切成细细的葱花段,待锅里的水“咕咚”“咕咚”往外翻涌时,就顺着锅边缓缓放入面条,轻轻搅动。锅里的水二次沸腾时打入鸡蛋,放上几根青翠的油菜,白面条、黄鸡蛋、绿青菜就在这一锅的清水中,随着升腾起的白汽儿,煮出最令人回味悠长的味道。出锅前加一点盐,撒一点葱花,一碗清香诱人的清汤面就做好了。每次我总先浅啄一口热汤,再吸溜两根长长的面条,最后咬一口金黄鲜嫩的荷包蛋,在味蕾与心蕾的渴望中,把头埋进碗里,一口气吃完这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于我而言,这一碗唇齿留香的白面条,就是心头最挂念的味道。

工作多年,常在外面餐馆吃饭,大鱼大肉的饕餮后,最后总忍不住点一碗面条,一解满口的油腻。一次,在一家高档餐厅与同事聚餐,点主食时,虽然有人点了云吞、花卷等各色面食,我还是忍不住要了一碗面条。可等服务员端上来一看,才发现一碗面里面已不是主角,都让位给了酱色的卤子、密密麻麻的菜丁以及飘满整碗面的圈圈油花。最终我只能勉强挑着吃了几根面条作罢。

中国烹饪里有许多种做菜的方式,我最欣赏的始终是“煮”,而且是清水煮,这种煮法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搭配最简单的食材,烹饪出最原始最真实最令人回味的味道。如今的美食五花八门,烹饪方式也是花样百出,但是来来往往、兜兜转转,还是清水煮最能抓住我那被各色食物洗劫的胃。宋代禅宗青原行思大师曾说,人生的三重境界不过:“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当经历了世事浮沉,走遍了千山万水,才发现,原来最值得守候的,还是那最简单最朴素的东西。

如今,每次下班我都会为自己煮上一碗清汤面,吃着热乎乎的面条,看着太阳一点点没入地平线,一人安静地享受入夜前最惬意的时刻。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