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随团去庐山小玩了一下。
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三叠泉。下了景区交通车,导游介绍说,三叠泉也叫三级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有一千六百多个台阶,路程两点五公里左右,落差一百五十多米,观景台的海拔是一千米,路上总共有五座桥,你数着,五座桥走完,就快到观景台了,大家上去后原路返回,还在这儿集合。导游说完后,团友们说着笑着一路沿石阶朝上走。
走得有二百多米的样子,汗顺着脖子朝下淌,感觉心跳的频率特别快,不由地大张着嘴,老牛犁地似的,“哈赤哈赤”喘粗气。嘴发干,嗓子眼发痒,腰酸腿胀,真难受呀。既来之,则爬之,人家能爬咱也能爬。抬起胳膊擦擦汗,继续朝上走,没上几个台阶,汗又出来了,出去吧,不管它了。
到了第三座桥,感觉胸口宛如压了块大石头,沉闷的强撑住,老是想哕就是哕不出来,胃里难受得没法描述,决定到此为止,不朝上走了,身体万一出点事,十个“无限风光”的险峰也换不来。找一块石头坐下来,准备歇一会就下去。坐了不到一分钟,一位瘦高、退休教授似的白发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过来,坐在我旁边的石头上,双手交叠着放在拐杖上,一脸平静的朝下看着。我说,老先生,高寿呀。白发老人说,不高,七零有点靠后。我说,呀,你这个年龄,还能来爬山,了不得呀。白发老人笑笑说,有啥了不得的,不就是咬咬牙的事么。说罢,白发老人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拄着拐杖,“当、当”地走了。
人家七八十岁的人就能坚持着朝上爬,我却中途退却,好说不好听呀。不回去了,朝上走。
到了第四座桥,心脏马上要跳出胸腔,嗓子眼儿冒出的都是火,全身酸懒的一点劲儿也没有,一步也不想朝上走了。找一块石头坐下来,喝几口水,决定歇歇打道回府。站起来准备朝回走的时候,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胖墩,脸色就像熟透的苹果红扑扑的,头上、脸上、脖子里全是汗水,好像刚从水里凫出来,前胸湿透,嘴张的小瓢样儿,鸭子走路时的,身子一拧一扭的朝前迈步,走到我跟前,不知什么原因,小胖墩冲我竖起大拇指笑笑,我也装模作样地笑笑,冲他竖起大拇指。看着小胖墩的后背,飘荡在山谷中的力气霎时复位,咬着牙跟着“大部队”一级一级的朝上走。
慢慢地,慢慢地,过了第五座桥,到了观景台。飞瀑流泉,抛珠溅玉,磐石嶙峋,岩层堆叠,美不胜收呀!
爬山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只要咬咬牙坚持住,一定能收获别样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