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秘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原来在我老家方圆十几个村庄,有八个下乡包席的大勺师傅,现今就剩东庄的马六孩一家了。他们做饭都挺好吃,咋都被马六孩拍在沙滩上了呢?

我不止一次地开玩笑地问马六孩,你用什么招数打败了同行,是有独家秘籍?他都是不置可否地笑笑。

上周末,老大的孙子剃小辫,头天早上,天没明我就开车回家了。到家一看,马六孩正站在棚下边,扯着喉咙,挥舞着右手,给他的手下布置任务。布置好任务,顽童似的,不好意思地一笑说:“正扎铺子,腾不出嘴给你打招呼,都是自己人,别计较。”然后坐下来拿刀切菜。

“突突突”,一辆机动三轮车开到老大的门前。集上卖肉的张喜跳出驾驶室,打开车厢,扛起一扇子猪肉走进院子,“啪嗒”一声放在木案子上,猪肉就像小孩摇晃的果冻,来回地颤悠。马六孩说:“可是今个杀嘞?”张喜说:“不是今个杀嘞,你劈脸呼我。”马六孩说:“经过检疫么?”张喜说:“要眼干啥,出气来可是,检疫章看不见么?”马六孩苦笑着摇摇头。

看见白色的肉皮上蓝乌乌的检疫章。我有点不解地问马六孩:“六弟,检疫章的印迹多难刮呀,你为啥非要用盖章的肉呢?”

马六孩说:“我专门要这样嘞。”

我说:“你这不是给自己上别劲么?”

马六孩“嘿嘿”笑了几声说:“剃头的拿锥子——各师傅各传授,俺师傅就是这样教我的。”不愧是走江湖的,满嘴的俏皮话。

聊着聊着,听见“呜呜呜”的电三轮响。我走出大门,看见集上渔行的刘毛从三轮斗里拽起一个鼓囊囊的塑料编织袋子,一拧身放到后背上,背着袋子走向门前的大铁盆,到大铁盆旁边,解开编织袋子上的系绳,鱼“噗噗嗒嗒”掉进铁盆里。刘毛倒完鱼,直起腰,大声地朝院里喊道:“老马,出来点点数。”马六孩隔着院墙说:“知道了,你走吧。”然后扭头给择菜的忙工说:“兰英,你跟翠霞你俩抶抶鱼。”

兰英和翠霞俩人抠着大铁盆的边沿,吃力地把一盆鱼抬到坑边,放平稳盆后,我拽着水管子朝盆里注水。水注满后,盆里十几条鱼都是活蹦乱跳的,个个摇头摆尾,欢喜地跃龙门似的,殊不知,马上要成为刀俎。我回院子关上水龙头后,问马六孩:“六弟,卖鱼的都给抶鱼,你为啥非买回来抶呢,你这不是故意累工人么?”

马六孩说:“这几个美女我都是当俺媳妇的姊妹看,咋舍得累她们?”

焯菜的中年妇女说:“这是向恁证明他买的菜都是新鲜嘞。”

马六孩嬉皮笑脸地说:“你要金项链我没给你买?也不值当地把咱的秘密说出来焉。”爽朗而肆意的笑声霎时充盈了农家小院。

我知晓马六孩生意红火经年不衰的独家秘籍了。为人处世,想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欢迎,最恰切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人看见事实真相,图个心安。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