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给自己写封信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个冬日天空有暖阳,窗外有鸟语,阳台有玫瑰花香,美好的一天。兔年将过,12月的寒冬预告着龙年的降临。岁月很美,我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仿佛仅是弹指一挥间的工夫,半生已过。关上电脑,拿出纸笔,忽然想给自己写封信,在这个年末,在这个暖阳的日子,像从前。

有着红框的方格信纸,薄薄一张,透着下一张的轮廓,轻轻拂过,微微凉意沁上心头,真的像从前。那么认真,工整地摆在桌子上,右手拿的是蓝色水笔,从前拿的是钢笔,圆润的笔杆,亦是微凉。开头写什么呢?格式还记得。亲爱的小琼,移到下一行,空两格,然后写你好,这个月是你的生日,想要什么礼物。

写到这儿,看着寥寥几个字,居然有一种不懂写什么的感觉。这十年来,在电脑前写稿,已经有了依赖感,极少动笔,更别说昨晚千辛万苦翻出来的几张信纸。从抽屉,到书架,从以前的一堆书中到放在箱子里束之高阁的纸箱。翻着、找着。儿子问我找什么,我说信纸,他有几秒的茫然。我恍然回神,儿子现在用的也是电脑,几时写过信?我失笑,继续找。终于找到现在手上摆的几张纸,有点压皱了,边角还撕破了。“妈妈,你还记得用笔写字?”儿子笑了,调侃道。是啊,会不会拿笔忘字?心中莫名忐忑。

在电脑前,双手翻飞,行云流水写文章,批改作业,无阻碍。面对信纸和握着的几乎是陌生的笔,怎么就惶恐了呢?年少时,时常写信,那是文思泉涌,笔走飞舞的。读书时,最喜欢下课了去看放着信的窗口。那一封封信,就像诱人的美食,吸引着我们跑去驻足,抬着头寻觅。看到自己的名字,欢呼雀跃,拿着就飞跑离开,到没人的地方小心翼翼拆,仔仔细细地看。没寻到自己的信的,有些羡慕嫉妒,眼神有些许落寞。远方朋友的来信,成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写信,在那些年月中是一件神圣的事情,相互问候,友好祝愿,倾情相约。毕业时,约到了十年之后。十年,多么遥远的期盼,没想过会天各一方,没想过物是人非,没想过是否能如约相聚。郑重地在毕业时,在信中留下地址,再三叮咛要写信给寄来啊!少年的心发誓,不忘友情,书信传思慕。

可流水光阴,岁月更迭。我们长大了,记得再相聚已经是二十年之后。极少各奔东西之后还在通信。有的开始会坚持,但随着时光流逝,慢慢就淡了。随着手机盛行,电脑普及,大家都沉浸在高科技的方便快捷中。却在不断地享受这种快乐时,失去了原有的珍宝。没有了欣赏信纸的悠然心境,没有了嗅着墨香欣喜的时刻。那曾经无数次,犹如约会般走向那绿色邮筒的场景是永远不会再有了。

时光荏苒,我在老去,走过半生,归来想再是初心少年人。想在这个冬日的暖阳下给自己写封信。问候一下这些年过得满意吗?少年时的作家梦实现得如何了?笔耕不辍时,是否记得从前的岁月,通信时的少年朋友?那么,再次摊开信纸,拿起久违的笔吧。开启陌生笨拙的执笔旅程。写多一些,回味从前的青涩少年时,感叹如今的白发盈盈老年样。

但愿,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喜欢的写作,能一直坚持走下去。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