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猪蹄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南方人说的猪手与猪脚,在亳州都称为猪蹄。猪蹄加工方法多样,能炖汤、能酱卤、能烧烤,口味丰富多元。啃猪蹄是人生一大快事,双手持蹄扶稳,狠狠一口咬下去,撕下一大块,软嫩可口,韧性十足,满口余香。猪蹄香气浓郁,猪皮Q弹,脂肪含量低,不肥不腻,不一会就啃得桌上蹄骨如山,不禁感叹自己战绩辉煌,但我最爱吃的还是猪蹄冻。

两只猪蹄,只能做出一盘菜,持家的主妇们舍不得,猪蹄冻便登场了。猪蹄冻是冬天的专利,更是春节的必备,两只猪蹄加工成“冻”,能做成十盘菜,经济上非常划算,待客也有面子。猪蹄冻流行于北方,据说南方的亲朋到了北方,见主人家里炖猪蹄,却迟迟不见端上桌,一直纳闷,待到说出心中疑虑,北方亲戚不禁莞尔,您吃的这猪蹄冻就是呀!

乡下屠夫粗手粗脚,猪蹄不值钱,自然懒得费心。买回家的猪蹄,男人们要下功夫加工,重点是剃猪毛。猪毛清理干净,再用锤子、螺丝刀之类去除蹄甲。猪蹄甲呈三角锥体,角质坚韧不易折断,是一味中药,有化痰定喘、解毒生肌之效,常用于咳嗽喘息、疝气偏坠、痔漏、白秃疮等病症治疗。

加工完的新鲜猪蹄,白生生的,触之弹性十足。母亲将猪蹄剁成小块,加葱姜焯水后捞出,再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水沸后,肉香从锅里飘出,然后日趋浓郁,简直无孔不入。炖猪蹄考验耐心,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农村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是柴火不要钱,索性就耐着性子炖。猪蹄炖的时间越长、炖得越烂越好,更多的胶原蛋白融入汤里,才更容易凝固。猪蹄炖煮到位了,捞出里面的碎骨等汤渣,加入调料、肉皮、花生米、菠菜叶等,将猪蹄上的肉拆下,加入汤里搅拌均匀,就可以装盆冷冻了。印象中的童年,比现在冷得多,一盆猪蹄冻放在院子里,很快就成型了,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腐败变质。拆完肉的猪蹄骨,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零食,拿起一块含在口里,虽经反复吮吸也没多少肉,但那个幸福无与伦比。

冷冻好的猪蹄冻,可完整倒扣出来,呈盆倒立之状,颤颤巍巍,质地似果冻,令人心生爱怜之意。切成片的猪蹄冻,晶莹剔透,清香宜人,透着美丽的琥珀色纹路,犹如天女散花,白色透明的荤香与菜叶的素味相结合,望之极有食欲。猪蹄比较滑,母亲在切的时候略微晃动刀,这样切出来的“冻”表面有“棱”,筷子就很容易夹起来。母亲最后加入蒜泥、生抽、辣椒油,淋在上面拌匀,一道颜值极高的猪蹄冻就上桌了。夹一小块入口,软、糯、韧、滑、香,肉香混杂着菜香,一丝清凉入喉,直达心底,舒坦惬意。吃完之后,仍然口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若是久含不嚼,蹄冻便又化作汁液,在口舌间流转,令人难分难舍。父亲爱猪蹄冻,每次叔伯们到家,都会让母亲切一盘,随切随吃非常方便,就着烧酒喝个痛快,吃完一盘还不过瘾。橱柜里的猪蹄冻,是孩子们朝思暮想的东西,往往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切上一小块,用手小心地捧着,躲到没人的地方慢慢享用。

小时候,一直没弄清大人说的是“猪蹄冻”还是“猪皮冻”,事实上也无需弄清,因为两者都能炖出凝固“冻”所需的胶原蛋白质,都一样好吃不腻有嚼劲,猪蹄冻里往往也都加入猪皮。猪蹄与猪皮,都是我国最流行的家常食物之一,不仅好吃,而且能增加皮肤的胶原蛋白,增强皮肤弹性和韧性,延缓衰老,倍受爱美人士青睐。猪蹄含有丰富的钙、磷、镁、铁以及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能促进毛发、指甲的生长,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助于手术后、病后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猪是中国最重要的家畜与肉食来源,汉字“家”就是由“宀”与“豕”组成,“宀”是房子,“豕”是猪,有房子有猪,房子把猪圈起来就是家,体现了农耕文明时期家的祥和。中国人自古吃猪肉,自然都喜欢吃猪蹄。武人吃猪蹄展现的是豪爽,殊不知文人也喜欢吃猪蹄。相传从唐朝开始,科举及第的文人们相约,将来他们中间有人将来做了将相,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于大雁塔,“猪”与“朱”同音,“蹄”与“题”同音,就是“朱(猪)书提(蹄)名”。因此古人常送猪蹄给举子,祝福他们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