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时光里的墨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眼下,年味愈来愈浓,大街上,红彤彤的春联写满吉祥和祝福,墨香浓郁,深邃而醇厚,犹如一杯陈年老酒,唤醒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春联,在皖北老家叫“门对子”。年三十贴门对子,是家乡过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70年代,当时村里的人大多不识字,由于父亲是小学教师,一到腊月,周围的乡亲穿着大氅,陆陆续续夹着红纸,来到我家,请父亲帮忙写春联。父亲从不推辞,也早早地准备好笔、墨、砚台等,问清所写春联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各家的名字和领取时间,在红纸的背面用铅笔记下来,防止拿错。

一进腊月,父亲就变得很忙,要磨面、蒸馍、榨油、劈柴、熬糖,似乎有干不完的活。写春联就只能挑灯夜战,由于写春联的户数多,经常熬到半夜,遇到天冷,毛笔头上冻,就哈哈热气。为了快些,父亲让哥哥姐姐打下手,如裁纸、倒墨汁等,我年龄小,只能看着。

在我家堂屋方桌上,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父亲摊开裁好的红纸,捋了捋棉袄袖子,慢慢地握笔、蘸墨。他先根据红纸的大小选择春联的字数,然后折叠成痕,拿起蘸好墨水的毛笔,挥洒自如地舞动手臂,毛笔游走在红纸的字里行间,瞬间,楷书端正工整地跃然纸上。春联内容多以祝福和喜庆为主,也会根据主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内容。对于花钱大手大脚的,父亲会写“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之类的;邻里之间有纠纷的,他会写“家和万事兴”……每写完一副春联后,父亲总会很习惯地瞅几眼,看看可有错的,因为春联贴出来,要是出错了,那可是隔墙撂孩子——丢人。父亲做事丁是丁,卯是卯,办事认真,从没出过差错。

有一年腊月二十七,天空飘起了雪花,邻居老王穿着破棉袄,来我家索要春联。当时他病情加重,吃药花销多,没钱买红纸,过年都揭不开锅。父亲知道后,用我家的红纸为他写春联,他来拿春联时,父亲还送给他二斤面和一碗烀好的猪肉。

当时我家并没有红纸和肉,是父亲特意去集上买的红纸和肉,那天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大地白茫茫一片,路上像铺上了一床厚厚的绒被子,风刮得河沟里的雪与路上一样平,父亲弄不清哪是河沟哪是路,只能用小棍探路,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特别响,他平时需要2个小时就能到家,这次却用了5个小时才摸到家,他的火车头帽子上挂了霜,每当提起这事,父亲就有些后怕。老王逢人就讲,要不是赵老师送给他年货,他家过不去这个年,赵老师真是个热心肠的人。

后来,村里识字的多了,父亲写春联的担子就轻了,但还是有求必应,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继续帮人写,坚持了三十多年。

往事如烟,墨香如梦。父亲虽然走了,飘散在时光深处的缕缕墨香让我沉醉,时光浸染的墨香在我记忆里永不飘散,伴着我一直到永远。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成为我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从父亲手里接过爱的接力棒,弘扬大爱精神,为他人送去温暖。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