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跻身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国家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公布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名单,全国15个试点地区(县、区)入选,其中谯城区成功上榜,是我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地区。

谯城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道家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梆子戏、二夹弦、五禽戏、剪纸、面塑、木雕等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间文艺。

如何用版权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发展?谯城区从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政策方面,谯城区紧抓入选首批安徽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机遇,全方位发力,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市场主体培育、产业扶持等配套政策,形成政策支撑体系。

实践方面,谯城区建立了5家版权服务联络点,为全区版权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作品提供免费登记服务。探索“版权+”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民间文艺与中医药、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区文融集团等重点企业,通过版权授权、合作开发等方式,挖掘民间文艺经济价值。开展版权宣传周、“民间文艺版权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版权谯城”“谯城艺韵”等民间文艺专栏,推出民间文艺系列宣传报道12期,营造尊重版权、保护版权、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如今,谯城区已拥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艺11类37项。梆子戏《红芍花》《印记》分别获评安徽省第十三届、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每年数百幅亳州剪纸作品外贸出口到国外。五禽戏传承人多次被选派到美国、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五禽戏传承教学,亳州市获评“中国五禽戏之乡”等荣誉称号。双沟镇获评“全国文化先进镇”“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誉。2024年11月,谯城区顺利入选安徽省首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县区。

“本次入选,对于谯城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谯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谯城区拥有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非遗项目,入选试点将系统梳理现有民间文艺资源,建立数字化保护体系,防止民间传统文艺资源流失,赋能文化传承与发展。另外,通过版权确权、授权运营,推动民间文艺与文创、旅游、数字经济融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模式,为全国提供“谯城经验”,提升县域文化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下一步,谯城区将以此次入选全国试点为契机,深入挖掘谯城区民间文艺资源,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在民间文艺保护传承、宣传推广、版权保护、产业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创新民间文艺领域版权工作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作出谯城贡献。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