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瓜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夏夜的风掠过瓜田,带着清甜的果香。每当这时,记忆便会悄然回到新沟沿的那片瓜地,回到父亲种下善良种子的那个夜晚。

父亲种的瓜地在村前新沟沿,一条新挖的沟,附近的地块都叫新沟沿。八分香瓜、一亩西瓜,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也承载着我年少时最特别的一段时光。麦收时节,父母忙碌于金黄的麦田,看守瓜地的重任便落在了我的肩上。

简陋的瓜棚是我的“小天地”,两头用两根木头插入土里,交叉绑定作支柱,顶上用一根长木头作横梁固定,周围覆着塑料膜或稻草,棚内一张软床,便是我白天黑夜的栖身之所。白天的时光还算好打发,我在瓜棚里写作业,口渴了、饿了,就走进瓜地,随手摘下一个香瓜。轻轻撕开戴着绒毛的瓜皮,露出鲜嫩的果肉,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暑热与疲惫也随之消散。

然而,夜晚的瓜地却好像换了一副模样。瓜地旁边是一排坟地,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阴森可怖。夜幕降临,我便吓得躲在瓜棚里,不敢向外张望,更不敢用手电筒照向坟地的方向。黑暗中,每一丝细微的声响都能让我心跳加速,仿佛那些未知的恐惧随时都会从阴影中钻出来。

但父亲在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总是镇定自若,带着我用手电筒向坟地间照射,一圈又一圈地在瓜地周围巡查,脚步沉稳而坚定。在他身边,我原本悬着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我知道,这些瓜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卖了钱是要供我、哥哥和弟弟上学的,父亲绝不容许它们被轻易偷走。

直到那一天,在坟地的阴影里,我们发现了正在偷瓜的大庆。他是村里的孤寡闲汉,有点憨傻。当手电筒的光束照在他身上时,他趴在坟地的低洼处,对着我们“嘿嘿”直笑,脸上满是慌张与局促。那一刻,空气宛若凝固了,我满心以为父亲会大声呵斥,将他赶走。

可父亲的举动却出乎我的意料。他没有愤怒,没有指责,只是静静地走进瓜地,挑了两个熟透的西瓜,递给大庆。大庆愣住了,眼中满是惊讶,随后赶忙接过西瓜,抱着匆匆跑开。我站在原地,满心疑惑,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要给偷瓜的人摘瓜呢?”父亲只是轻轻摸了摸我的脑袋,意味深长地说:“二娃子,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当时的我似懂非懂,直到多年后,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大庆无依无靠,生活艰难,或许他偷瓜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并非心怀恶意。父亲的两个西瓜,不仅没有让我们失去什么,反而给了一个孤苦之人一份温暖。

在往后的岁月里,每当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父亲那晚的举动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学着用善意去对待他人,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份善良,如同父亲在我心中种下的一颗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如今,那片瓜地或许早已变了模样,但瓜田月色里的那份善良,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