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将二十坛家乡美酒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汉献帝,献帝品尝之后,连称“佳酿”,即将其中十坛赐给各位大臣。为了赏赐酿酒人,汉献帝又将御用的二十只青花白瓷坛赐给酿酒人。
当时曹操进贡朝廷之酒是亳州城北四十里减家店的减洪槽坊酿造的。减洪得此青花白瓷坛,如得至宝,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个主意,决定做一件千古美事。于是就把这二十只青花白瓷坛全都装上自酿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诉子孙:千年之后始得扒出。又说此酒藏至千年,人喝了如饮仙丹,可以壮骨长寿,子孙们无不遵从。其实这酒究竟埋到了何处,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没有说出来。日子一长,也就无人提起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弹指间五百多年过去了。
到了唐朝,减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时候,挖出一个黑瓷坛来,打开封口,你猜里面是什么?只有一枚油漆的竹简,简上有字,写道:“御赐青花白瓷坛十双,装自酿佳酿埋于三尺地下,千年后始得出窖。大汉建安三年四月吉日,减洪窖。”
减家人看了,也莫名其妙,周围挖了一挖,也没发现有青花白瓷坛。消息传到城里,县官感到稀罕,命将坛子和竹简送到县衙。县官一看,认为是宝物,就进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圣旨给减家槽坊,命将那二十坛美酒挖出,进贡朝廷。
减家急忙发动族人,将附近宅院全翻了一个遍儿,也没找到。可是圣命不可违,怎么办呢?他们就暗中到城内古董店里,买了一个青花白瓷坛,把自己酿的古井好酒装了一坛,送给朝廷,声称是刚从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开坛口,立刻满殿醇香。他品了一口,拍案叫绝,连说:“好酒!好酒!”即与贵妃杨太真尽情享用。一天,杨贵妃向玄宗说:“再令他们着力挖,总能挖出,不过得钦差监视,不然,人情大似圣旨呀。怕挖出十坛也送不上来一坛呢!” 玄宗觉得有理,就派钦差赍圣旨,前往亳州减家店挖取古酒。
可是,适得其反,在钦差的监视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几乎把整个减家店地翻三尺,却是滴酒也没找到。钦差垂头丧气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为扫兴。
不过,杨贵妃突然恍悟说:“皇上,这里面一定有人欺君罔上!皇上请想:能挖出一坛,为什么那十九坛竟挖不出呢?难道那十九坛就不和这一坛埋在一起吗?”
玄宗皇帝也恍然大悟了,连说:“对!对!”
于是又下了道圣旨,派钦差前往查讯。经过审理,减家槽坊的人说了实话,说献上去的那坛美酒,也不是从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酿的。钦差品尝一下他们新出的佳酿,果然醇香无比,就带了几瓶新酿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非常高兴,不但赦免了减家的欺君之罪,还令他们年年用此酒向朝廷进贡,古井贡酒从此就名声更响了。
再说,汉朝时候减家埋的那二十坛美酒哪里去了呢?人们议论说,当时埋于三尺地下,事经五百多年,由于历次黄水的淤积和修房垫地的积土,恐怕沉没地下三个三尺也多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见到呢?现在此酒埋于地下已将近两千个年头了,今后若能挖出,说不定比蟠桃会上王母娘娘酿的千年葡萄酒还美味呢!
何楼和杜楼
沙土镇的何楼和杜楼相距不远,相传,古代,两村有仇,这仇是因风水而结的。
何楼的财主不知哪一辈人选着了一块风水宝地,埋下了老坟,家里发财发得按不住,钱多得没处花,想着点子花也花不下去,吃喝嫖赌,样样不吝钱财,还是金银成堆。于是,何家人就想了一个稀奇的点子:打响场。
过去庄稼人打场,都是在地里碾平一块地,摊上收割上来的庄稼,套上牲口,拉上石磙碾轧,打下粮食籽儿来。这何财主别具心裁,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坑里埋上柱子,柱子上架上横梁,横梁上铺上厚厚的木板,就造成了空心的木板场地,木板下挂上金铃铛,套上大骡子大马,骡马脖子上挂上金铃铛,用金镶银子做成“银石磙”,缀上金铃铛,摊上庄稼,赶动牲口,牲口跑动,脖子上金铃叮当响,叮叮当当,木板下面的金铃叮叮当当,石磙上的铃铛叮叮当当,清脆悦耳,响成一片,起名就叫“打响场”。
“打响场”,惊动了几百里的人来看稀奇,走了一拨来一拨,把何楼挤得水泄不通,把邻村杜楼地里的庄稼踩坏了几十亩。
本来,杜家看不起何家趾高气扬,又常被欺负,心里憋屈地不得了,又见何家摆谱烧包,炫富欺邻,害得自家受这么大损失,就南集北集请人,要破掉何家的风水。
寻访久了,还真请来了高人。这位风水先生偷偷相看何家老坟许久,告诉杜家:“何家的老坟劲力长久,能出‘二斗谷子’的秀才,人才辈出,不好破解。”
杜家苦苦哀求,先生说:“只能在你们杜楼庄上盖一座鸽子楼,多喂鸽子,鸽子吃谷,也兴能把何家吃败。”
杜家听从先生的主意,在村头对准何家老坟的方向,修建了一座又高又大的楼,伸出一只尖嘴,像一只展翅的鸽子,楼前挂上一款匾牌,上书:鸽子楼。广养鸽子,兼养野鸟。
也许是何家骄奢淫逸久了,天道循环,也许是杜家鸽子楼真起了作用,何楼何家真的一辈辈衰败下去,再也不出读书的人才,不上几辈,家道就破落了,“打响场”的故事倒是流传到了如今。
讲述/王进亮 秦浩先 整理/张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