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题词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11月13日,中共亳县县委书记高峰同志,在国共合作开办的亳县保长训练班结业时,以亳县县属抗日工作团(简称工作团)团长、训练班政训科长的公开身份题词:“不骄傲、不怕死、不妥协,在斗争中来争取光明”。这是他代表县委和工作团,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向受训人员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这一题词后来刊登在1986年出版的《亳州党史资料》第一辑,展示了中共亳县党组织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
一
高峰(1914-1970年),原名高文彬,曾用名高啸平、高凌云,1914年出生于江苏省淮阴。他在青少年求学时期,受到进步思想和中共党组织的教育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底,经党组织介绍,他长途跋涉离开家乡前往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2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第四期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高峰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抗日前线河南省工作,1939年2月,受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和中共豫皖边区委派遣,高峰化名高凌云,从河南省鹿邑到安徽省亳县(现在是亳州市谯城区)开展抗日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经过新四军游击支队驻亳县联络站站长任泊生的介绍,高峰会见了亳县民众动员委员会指导员傅焕之和国民党亳县县长熊公烈,并进入亳县县属抗日工作团担任团长。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接受进步人士的建议,于1938年2月成立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中国共产党为了放手发动群众,实现全面抗战,在安徽省境内大力推动与帮助成立各级动委会和抗日工作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动委会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性组织,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其中起着骨干作用。至1939年5月,省动委会成立直属抗日工作团43个,省委托抗日工作团30个,县属抗日工作团34个。中共各级党组织积极参加动委会的各项工作,开展救亡运动,动员民众抗日,团结进步力量,打击国民党顽固派。
高峰带领工作团与联络站相互配合,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开展各种形式抗日救亡活动,向全县人民群众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意义,发展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参加抗日工作团。
二
1939年4月,亳县县城被日本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国民党县政府撤到古城,工作团也在古城重建。高峰按照上级部署,到古城继续担任团长,从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后回到亳县工作的耿演武担任副团长,工作团设立了三个组:组训组、宣传组、总务组。团员发展到50多人,有半数以上的团员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作团深入古城、立德、油河、淝河、双沟等地农村,建立农民救国会等抗日群众团体,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运用各种方式,宣传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各方面力量,共同抗日救国。
5月,上级党组织先后派来汪振华(化名汪笑生)、丁静之二同志到古城,按照上级指示,中共亳县县委于5月再次秘密成立,高峰任县委书记,汪振华任宣传部长,丁静之任组织部长。
在古城期间,县委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以公开活动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发展进步势力,团结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亳县的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抗日救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安徽省各级党组织通过动委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同时,积极推动各地国共合作,团结抗战。1939年4月到1940年初,担任国民党亳县县长的俞肇兴,曾经参加过反蒋抗日活动,思想倾向进步。通过高峰、耿演武的团结争取工作,俞肇兴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斗争。
俞肇兴安排高峰为联络员,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建立了联系,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帮助。俞肇兴作为县长同时兼任亳县动委会主任,他委任耿演武为动委会秘书,负责具体工作。当时,动委会办了一份小型油印报纸《亳县动员导报》,俞肇兴和动委会组织部长高养真安排汪振华担任主编,李简、李泽成(后来都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分别负责刻写和油印,报纸是白纸四开,两面印成四版,每三天出版一期,一直到1940年初。《亳县动员导报》经常转载新华社的新闻稿和新四军游击支队出版的《拂晓报》文章,内容主要是宣传团结抗日,保家卫国的重要意义和时事政治;刊登亳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报道,揭露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罪行;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促进了抗日救亡工作。
在亳县进行整顿区、镇政权机构工作中,县委征得俞肇兴的支持和批准,推荐一批中共党员到部分区和乡镇任职,开展抗日斗争和县政府部署的工作。亳二区区长刘文灿、区员路文华;亳三区区长马文干、区队副王金铎;观堂镇镇长郭新、泥台店镇长张开道、副镇长姜克华等同志都是中共党员。
三
1939年秋、冬,根据上级指示,工作团相继派耿演武和孙明哲等部分团员,到涡河以北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这些,都为后来在涡北创建抗日武装力量和开辟亳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俞肇兴积极支持工作团开展各项抗日救亡活动,当时工作团发展到50多人,由于人员超编,经费困难(按当时规定,县工作团编制20人),他根据高峰、耿演武的建议,报请省政府批准在亳县成立安徽省委托工作团,任命耿演武担任团长。实际上是一套人员,两个牌子,解决了工作团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工作团也主动配合县政府开展抗日斗争,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向南侵犯,给日军车辆设置障碍,高峰带领工作团到双沟,帮助发动群众破坏商丘到信阳的公路。
为了培养抗日骨干力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团建议县政府举办了两期保长训练班,分批轮训各乡镇的保长。俞肇兴亲自担任训练班教育主任,高峰任政训科长,具体负责训练班工作。中共党员纵食力(纵冠民)、杜宝镜(方志)、黄慧真、夏光等同志担任政治指导员和教员。从11月份开始培训,共有将近200人参加。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培训内容主要是讲授抗日救国纲领、三民主义、国际形势和游击战术等课程。高峰和政治指导员,在课余时间向受训人员教唱抗战歌曲,宣传中国共产党一致对外,合作抗日,拯救民族危亡的方针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在培训班里,县委通过培养教育,发展了王金铎、孔繁美等近20人加入共产党,进一步壮大了党组织力量。培训班结束以后,许多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受到教育,增强了抗战到底的信心,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支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帮助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
1939年底到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俞肇兴被诬告逮捕。亳县的顽固派掌握了政权,对共产党员和抗日工作团进行大肆迫害。由于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中共亳县委报告豫皖边省委同意,1940年初,高峰带领大部分工作团成员由涡南古城相继转移到涡北观堂一带,逐步建立了抗日武装——新四军游击支队亳北独立大队,高峰任大队长兼政委,耿演武任副大队长兼中共观堂区委书记。4月,成立亳县涡北办事处,农超谋任办事处主任。10月,遵照上级指示,撤销亳县涡北办事处,成立亳县抗日民主政府,高峰任县长,开辟建立了亳县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
回顾谯城区抗战历史,中共亳县委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领导下,贯彻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抗日武装力量,抗击日伪军,开辟亳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