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晚,《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央视综艺频道迎来收官,安徽博物院“国宝级”文物——在我市蒙城发现的鄂君启金节(舟节)首登《国家宝藏》,亮相《国家宝藏》文物特展。
据介绍,鄂君启金节目前全国共发现五件,其中两件车节及一件舟节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
据了解,1957年,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四枚金节。1959年,其中的一枚舟节与一枚车节,和全国各地重要文物一起,被调拨到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只剩下了两枚车节,而没有了舟节。1961年,在当初发现四枚鄂君启金节的寿县以北八九十公里的蒙城县,文物工作者又“神奇”地征集到一枚舟节,并入藏安徽省博物馆。
“节”是水陆交通运输凭证,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运输通行证,是我国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距今2000多年。“节”分为舟节和车节两种,舟节主要用于水路运输通行,车节主要用于陆路运输通行。使用时货主与官吏各有相同的节,核对后无误才可通行。舟节在蒙城的出现,足以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蒙城的水路交通就已经很发达了。
鄂君启金节,是战国时期楚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商品的“免税通行证”。鄂是地名,启是鄂君之名。金节表面有错金铭文,车节148字,舟节164字。根据金节铭文可知,此节铸于楚怀王六年,即公元前323年。金节所载的通行路线分别为自鄂至郢的水陆路线。铭文内容涉及诸多古地名、古河流名,对于禁运物资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是研究楚国用节方法、关税制度、水陆交通、经济贸易、历史地理以及楚王与封君关系等的珍贵史料。
据了解,《国家宝藏》是央视制作的一档文博探索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在亮相《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国宝中,既有皿方罍、杜虎符、云梦睡虎地秦简、玉琮、商鞅方升、何尊、长信宫灯、颜氏家庙碑、《鹿王本生图》(复制品)、金瓯永固杯、商周十供等三季节目以来的高人气文物,也有七璜组玉佩、鄂君启金节、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唐僧取经图枕等首次登上《国家宝藏》的珍贵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