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坠子:坠胡声声 品万千韵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家里的生活不轻松,你为我吃尽了,苦中苦……”当婉转悠扬的唱词从张向阳口中唱出,合着她手里简板打出的清脆节奏,听众不由自主地沉浸到这美妙的乐曲声中。

张氏一家三代坠子戏艺人

张向阳是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城坠子的传承人。20世纪70年代初,她出生在蒙城县小涧镇一个曲艺世家,现为安徽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她自幼随父母学习坠子表演,九岁登台演出,后拜泗州戏皇后李宝琴和著名泗州戏艺人蒋荣花为师,曾在蚌埠市泗州戏剧团工作。

据张向阳介绍,坠子戏主要演奏乐器为坠胡,又称大弦,还配有二胡,偶尔配扬琴和笙等乐器。它以曲艺坠子的曲调为基础,吸收京剧、豫剧的一些表演方法,最初表演形式是单口坠子,唱腔优美动听,词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甚广。

由于父母都是民间艺人,受家庭熏陶,张向阳从小就接触坠子戏,并慢慢喜欢上了坠子戏。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我非常喜爱坠子戏,除了跟家人学,我还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家里有唱片机,我就跟着唱片机学;在农村生活,偶尔来个唱大鼓的、唱坠子的艺人,我也不放过,追着人家学。”在练习过程中,她对唱腔词句都会一一调整推敲、精益求精。日复一日,她的水平逐年在提高,演唱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

说起蒙城坠子的技艺特点,张向阳表示,一般一人打简板演唱,一人拉坠胡伴奏最为常见。唱腔可归纳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四部分,在主体唱腔进行中,根据唱词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拙十字、寒韵、滚口白等唱法,产生节奏和旋律上的变异,表现不同的感情。伴奏乐器坠胡独具仿声特色,在伴奏中主要起到“托腔”的作用。

张向阳介绍,坠子戏在情感表达上独具特色,表现形式多样,从速度节奏上讲,又有慢中快之分,既有紧打紧唱,又有散唱轻补。说话间,简板在张向阳手中切换自如,“唱得越慢,板打得越慢,就能唱出慢慢往下坠的感觉,这也是吸引听众的重要之处。”张向阳说。

2014年,张向阳创办蒙城县向阳泗州戏剧团,曾在多次曲艺大赛中获奖,2018年10月14日,作品《郝书记回访》应邀参加在江苏盐城市举办的首届中国盐都全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交流展演。创作坠子作品《好人杨爱平》参加第五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并荣获首届苏鲁豫皖四省曲艺展演优秀奖。

多年来,除了传统的《回龙传》《秦始皇出巡》《王庆卖艺》《梁祝下山》《杨家将》《包公案》等曲目,张向阳还新编了《郝书记回访》《好人杨爱平》等几十个长篇、中篇、短篇坠子作品。

随着社会变迁,群众性娱乐形式多样,坠子戏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张向阳说,作为蒙城坠子戏的传承人,她会一直唱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