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团在亳县之一 骑兵团进驻亳县剿匪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5年前的亳州大地上活跃着一支神奇的部队,这就是由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师长创建的骑兵团。淮海战役中,这支部队在亳县观堂镇刘集战斗中智逼1100多名敌人投降、在亳北芦家庙杨园追歼陈官庄突围之敌坦克骑兵团。1949年9月1日,这支部队进驻亳县,进行了近3年的剿匪平叛……

近日,时任骑兵25团参谋长的孟昭贤之女孟秀玲向本报发来稿件,讲述这支具有传奇色彩部队在亳县的真实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骑兵25团进驻亳县75周年。即日起,本报开设专版,推出“骑兵团在亳县”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重温骑兵团在亳县的峥嵘岁月,寻找这支部队的灵魂——铁骑精神! 

骑兵25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抗战时期由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师长创建的,1941年8月1日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宝县(今江苏 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成立,是新四军也是华东野战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有6个大队(营)近2000人马。粟裕司令员曾高度评价: “骑兵团现在是我们华野的快速纵队,是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 骑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骑兵打坦克”的传奇战 例,参加渡江战役一直打到上海。1949年9月1日,第三野战军直属教导师骑兵25团进驻亳县。

剿匪检阅暨庆功大会的检阅台,摄于1949年10月。左起:团长程朝先, 政治处主任王开一,副团长朱传贤,政委郭萍,参谋长孟昭贤。

参加大别山区剿匪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国潜留200余万敌特分子和残余部队,与恶霸地主、反动会道门头目和惯匪组成土匪武装,仅安徽省就约有土匪87股1.5万余人,主要活动于大别山地区和皖北地区亳县、涡阳县、蒙城县一带,妄图颠覆新生的基层人民政权,同我进行长期斗争。

针对敌情,中央军委决定,不待全国解放,从1949年7月起,即行抽调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民兵一起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皖北大别山金寨地区的围剿行动,由第三野战军第24军第71师、直属教导师骑兵25团和皖北军区独立团协同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进行。就这样,骑兵25团在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即被编入首批重点剿匪的大别山区作战部队,踏上了剿匪战场。

至9月底,大别山区的大股土匪基本肃清,先后歼灭土匪6000余人。

进驻亳县

由于皖北地区匪患严重,1949年8月,在大别山剿匪任务基本结束时。骑兵25团马鞍未卸、征程未洗,北上宿县、阜阳和亳县。9月1日进驻亳县。骑兵25团领导是:团长程朝先、政委郭萍、副团长朱传贤、参谋长孟昭贤、政治处主任王开一、政治处副主任胡广明。

当时,亳县的土匪活动比较猖獗,出没无常,与我剿匪部队对抗。

一天晚上,团机关两名干部外出,蹲在路边买花生,其中一人别在身后的汤姆式手枪突然被土匪抢走,待他们站起回身观察情况,土匪早已消失在夜色的人群之中,由于周围地形和人情不熟,无法追捕。回团报告,团立即派出部队搜捕并展开调查,但毫无结果。

一次,7大队抓住了一个土匪的侦察队长,团通信排长带领1个班将其关押在一个小圩子内,圩子离团部和部队有一段距离。夜晚,土匪突然纠集几十人向圩内发起攻击,由于敌我悬殊,通信排长带领全班冲出包围,混战中土匪的侦察队长被抢走。后来,团里派出骑兵快速包抄追杀,将其大部歼灭,但土匪的侦察队长却不见了踪影。

9月中旬,团里接到侦察员报告,发现了土匪蒋心宽部在亳县南活动。团长程朝先立即集合部队,令1、7大队随团部在前,3、9大队一左一右,5大队随后,经一夜急行军,于拂晓时到达预定地点,敌人还在睡觉。全团迅速将土匪包围并发起攻击,剿灭全部敌人,俘敌100余人,生擒土匪头子蒋心宽,我无一伤亡。

10月中旬,骑兵25团召开剿匪检阅暨庆功大会。程朝先总结了前一阶段剿匪斗争的成绩,郭萍宣读了立功受奖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团领导检阅了部队并为剿匪有功人员颁发了奖状、奖章和锦旗。

担负5县剿匪重任

1950年3月,剿匪的重点转为清剿成股土匪,实行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发动群众自卫三结合的方针,采取划片包剿的办法。

由于商丘、永城、亳县、涡阳、蒙城5个县匪情比较严重,为此,骑兵25团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布置上级交给的任务,划分剿匪地区,并确定由参谋长孟昭贤担任5县剿匪指挥部总指挥,重点剿灭成股的土匪“青年反共救国军”。经过大规模清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青年反共救国军”被基本消灭。

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国民党大肆鼓吹“反攻大陆”,加紧派遣特务武装窜入大陆,使土匪人数又有所回升。

骑兵25团多次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分析了土匪当前活动的特点:一是土匪大多是小股的,时集时散,流窜活动,一打就跑;二是匪特与当地恶霸相勾结,地形熟,社会关系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和策略:一是团主力适度分散,充分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行点的进攻和面的控制相结合,以连以上单位对付主要股匪,以排以下单位、地方武装、民兵对付小股土匪和散匪,团里具体划定了连、排、班的包干范围。二是对主要股匪,发现匪情,立即包抄合围,务求全歼;如果土匪被打散,要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穷追猛打。三是要特别注意政治攻势,对罪大恶极的匪首坚决镇压,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判;对胁从者一律宽大处理,给予自新机会,用事实向群众特别是土匪家属宣讲政策。

团确定了工作重点:主要是协助建立乡政府,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检举坏人,提供线索。只有群众普遍发动和组织起来,才能大大增强剿匪的力量,促进剿匪的深入开展,事实证明,许多股匪就是群众提供线索,军民联合会剿歼灭的。

扩军整编人强马壮

1950年7月15日,根据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骑兵25团正式划归皖北军区建制。

7月,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直属骑兵连和淞沪警备司令部通信营骑兵连编入骑兵25团,同时,山东军区渤海军区骑兵大队4个骑兵连400余人,划归骑兵25团建制。

8月,全军统一编制,骑兵25团形成团、营、连、排、班建制。团下辖3个营,每营辖3个连。

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全团的编制大为扩充,人、马、装备非常充实,战斗力极大增强。

整编后,骑兵25团团部驻亳县县城内(现谯城区人民武装部院内),1营驻东门外,2营驻西门里,3营驻南门内。不久,1营移驻蒙城县,2营移驻涡阳县,3营7连移驻张集,8连移驻颜集颜刘庄,9连移驻城内火神庙。

骑兵团冲向敌群。

清缴“国民党兴华会第3分会”

1951年初,骑兵25团奉命重点清剿在亳县、永城两地隐蔽活动的“国民党兴华会第3分会”。骑兵25团一面加大搜捕力度,一面利用打入敌人内部的关系人提供线索。终于在5月至6月间,打掉了“国民党兴华会第3分会”,但匪首孙明彦、张子久、张廷山、燕怀祥等漏网,骑兵25团加大追捕力度,这些匪首纷纷被捉拿归案。

孙明彦系亳县“兴华总会”总参谋长兼纵队司令。1951年5月份,7连派人赴太康县查出孙匪的详细地址,并将其捉拿归案。

燕怀祥系“兴华会第3分会”纵队副司令,该匪漏网后先潜逃至魏岗赵楼乡燕楼村,后又逃到魏岗郭娄乡燕庄挖地洞隐藏。燕怀祥潜逃的这一带是骑兵25团3营7连8班包干范围,8班战士曾数次化装去燕楼侦察情况,并布置了可靠的关系人。5月11日,8班副班长张连生率战士蔡玉兰、张庆起、张青平、葛荣贤4人,直奔燕匪藏匿点,将其抓获。

张子久系 “兴华会第3分会”书记兼纵队司令,曾先后委任团长17名。“兴华会”破案后,该匪漏网化装成灾民,改名许子来,流窜亳县、商丘、柘城、鹿邑、蚌埠等地。5月14日,张匪落网。

张廷山系亳县北部的著名匪首,任“兴华会第3分会”副旅长。“兴华会”破案后,张匪逃至曹县潜伏。1951年4月,骑兵25团7连布置关系人对匪首张廷山进行侦察。5月2日,张廷山被捕。

骑兵25团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的指挥下,用两年多时间,取得了剿匪决定性的胜利。亳县已无成股土匪,残余土匪们慑于骑兵25团的强大威慑力量,也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

(作者孟秀玲:骑兵25团参谋长孟昭贤之女,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副秘书长,潜心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