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汉中题“衮雪”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现代人来说,看到魏武帝曹操的诗作并不难,而欣赏到他的笔墨真迹就不那么容易了。亳州“地下运兵道”出口处有一石刻,隶体横书“衮雪”二字,左下落款竖刻“魏王”。这就是被学者认为的三国魏武帝曹操留在人间的唯一手迹。

曹操不仅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极深造诣。曹操一生戎马倥偬,青壮年时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但征战之暇他喜作诗,爱音乐,善谱曲,工书法。史书上说:“魏武工章草,雄逸绝伦”。西晋文学家陆云给其兄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足见其喜爱书法之程度。但曹操留下的书法真迹不多,石刻“衮雪”二字实在是尤为珍贵的了。这块石刻的原件在陕西汉中石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褒谷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触景生情,顿时诗兴大发,奋笔疾书“衮雪”二字,后被刻于河水礁石之上。“衮雪”字径45厘米,风格圆浑流动,寓刚劲于柔和之中,犹如绵里藏针,但行笔豪放不羁,确有波涛澎湃之势,风韵传神般描绘了曹操的神态和魏武精神,堪称书法之绝唱。清代学者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一书中评价说:“昔人比魏武(曹操)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后人又有诗赞之“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那么为什么“衮”字没有“水”呢?据说曹操认为这里依傍江河,飞涛如雪,已有水,何需赘?果真如此,确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见解和立意,非一般胸怀所能为之。

亳州学者阎璞先生曾到过汉中观赏过“衮雪”石刻,并带回一张拓片①。亳州文物部门近年将“衮雪”摹刻石碑立在曹操运兵道的出口处,使游人在游览“地下古长城”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曹操留下的唯一书法作品。2006年12月23日,毛泽东的二女儿李讷来亳考察。参观曹操运兵道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功底的她,伫立在“衮雪”碑前凝视良久。晚上在为她举办的招待宴会上,很少题字的她,欣然为亳州题写“腾飞”二字。这是一个老人对曹操故乡寄予的深切厚望。

①阎璞:《魏武帝曹操评介》亳州文史资料第五集44页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