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强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春末夏初,我来到距蒙城县城三十里外的板桥,寻找一段历史的记忆。
70年前的板桥,淋浴在残酷的血雨腥风里。而今的板桥,在明媚的蓝天下,柳丝轻拂,碧波微漾,燕语呢喃,繁花似锦。蒙城至宿州的省道上车辆穿梭往来,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行人如织,林立的店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而让我最不能忘怀的,是那世外桃源一般的雪枫公园。
雪枫公园坐落在蒙城县板桥集北淝河岸边。这里原本是淝河河套,九高十八洼,地形复杂,洼地遍布积水,滩涂杂草连天。雨季的时候,这里一漫洋江,枯水季节,就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滩涂,成为集镇上居民的垃圾场。为了使废地变为宝地,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对其进行公益开发,特邀省规划设计院设计,建成了以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为主的雪枫园区。公园建成后,获批为AAA级红色旅游景点,也成为亳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越过闹市,来到北淝河岸边,一座雕梁画栋的大门楼巍然耸立。那就是雪枫公园的正门。望着巍峨的门楼,看到一座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金光闪耀,苍劲有力。
凝视着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1940年11月17日拂晓,驻徐州日军及驻蚌埠、宿县之日伪军共5000余人,汽车70辆、坦克20余辆,在空军掩护下,分路西犯涡阳、蒙城等地。新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正确判断敌情,令新四军五旅在板桥集组织防御。我部当即在板桥集加宽寨墙,构筑碉堡掩体。从17日拂晓至18日下午,新四军面对数倍之敌不畏强暴,以坚韧不拔、不怕牺牲、顽强拼杀的战斗意志,在板桥集战斗两天一夜,击毙日伪军400余人,击毁敌人坦克、汽车19辆,战马7匹,击落日寇飞机一架,创造了平原游战中辉煌的战绩,谱写了新四军战史光辉的一页。
我为新四军用步枪打下日军的飞机表示惊奇。讲解员介绍说,何止你惊奇,当时没有不惊奇的。战斗结束后,飞机残骸被运回四纵司令部所在地,涡河两岸人民争相观看。随后,彭雪枫又派人护送敌机残骸赴蒙城、涡阳、沈丘、太和各县展览,并运往郑州、洛阳。沿途万人空巷,议论纷纷,一致赞扬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艰苦抗战。为了纪念这场战斗,纪念碑设计占地81平方米,碑高为11.17米,寓意1940年11月17日板桥集战斗打响。题写碑文的滕海清中将,就是当年指挥这场战斗的新四军领导。
离开纪念碑,我来到了雪枫公园的主题结构——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它位于大门北侧,坐北朝南。纪念馆不大,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却设计得很有特色。馆内的展厅布局特色鲜明。一块是新四军的军史,一块是板桥集战斗回顾资料,一块是将军题词展览。还有一个多媒体放映厅,为游客放映着新四军的影视史料。而那120位参加过板桥集战斗的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为少将以上的将军题词,更是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走出纪念馆,信步向东,是雪枫公园的风景区。枫园、竹园、枇杷园、桂花园依次分布,还有樱花园、桃园、柿园、月季园……把雪枫公园装扮成了一个绿园、花园、果园。园林深处,回廊幽静,九曲桥下,碧波荡漾。假山、池沼、高台、绿树,相映生辉。而那河水中的长长的橡胶坝,更是为公园的绿水增添了一份妩媚的浅笑。
徜徉在幽静的雪枫公园里,我的思绪如北淝河水一样,无声地流向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