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华佗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每当人们漫步在北门口广场时,就会看到一位老者似从云蒸霞蔚的仙境中向我们走来。老者神态庄严,表情刚毅,方巾银髯,长袖宽腋,右腿前迈,左臂后撤,脚踏船形鞋,腰系药葫芦,急急匆匆,似去采药,似要出诊。这就是矗立在北门口广场中央的华佗雕像给我们的视觉效果。

华佗一生不愿做官,立志以医济民,在亳州的土地上首开了第一块药圃,种植药草。自此以后,亳州人依华佗之灵气,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种植、经营中药材之风日益繁盛,经久不衰。改革开放后,亳州人更是秉承华佗之遗风,再谱药都新篇章,亳州人靠药材发了家、致了富。“吃水不忘掘井人”,塑一尊华佗雕像成为亳州人的心愿。为世世代代铭记神医的恩泽,1986年6月1日,这座由亳州市少年儿童捐建的华佗塑像,矗立在北门口广场。像高3米,采用钢筋骨架,优质水泥成形,表面花岗石效果,有强烈的动态感。塑像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阜阳地区民间美术研究室制作。底座镶嵌黑色大理石像铭,上书金字阴文“华佗”,下书“亳州市少年儿童捐建”及“1986年6月1日竣工”。塑像外围为八角两层褐色水磨石台阶围成的花坛。2006年3月北门口广场改造,市建设投资公司对雕像底座进行了修缮。维修后的底座用白色大理石贴面,正面加刻华佗生平简介,后面刻“亳州市建设投资公司修缮。(魏 斌)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