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 探寻亳州老街的前世今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街是个让人着迷的话题,但人们更着迷的是藏于老街历史深处的故事。9月20日晚,省图书馆学会和省楹联学会会员魏斌做客《道乡说道》论坛,为观众讲述关于亳州老街的前世今生,带领听众进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

老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

“要谈街道,首先要谈谈城市,因为有城市才有街道。如果说城市是人的躯干,那么街道就是布满躯干的脉络。”当晚,魏斌以城市与街道的关系开讲,慢慢切入主题。他说,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后期与奴隶社会前期产生的,而亳州城的形成最晚不迟于公元前1027年,至今已有3100年的历史。

“谯”字在《说文解字》中为“城门楼上的望楼”,也就是城门楼上瞭望敌情的制高点。从楚平王起,“谯”字在亳州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5月,亳州升格地级市,原亳州市整建制划为区,称“谯城区”。

从楚平王筑谯城到宋代,亳州或称为谯县、或称为谯郡、或称为谯州。宋以后,又经过元、明、清各代,亳州城墙作为防御设施,历代都有过多次维修。建国后,1956年平整北面城墙建和平路,而后,东、西、南三面城墙也相继拆除,建成环城路,地级亳州市成立后,三条环城路分别命名为蒙城路、涡阳路、利辛路。

“几乎每一条老街道都记载着这个城市的一段经历,把这些经历连接起来,就是这个城市的一部简史。因此,街道和街名不仅是一种称谓,也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魏斌说。

北关商业区曾是最繁华地带

亳州城历来有36条大街、72条小巷之说。实际上,不同时期,街道的数量也有所不同。据州志记载,乾隆五年(1740年)全城共有街巷107条,34年后,增至112条。再120年,老街巷又增至146条。到了1986年撤县建市,街巷减少至135条。

“2000年地级亳州建市后,南部新区形成许多新道路,几年中,亳州又新增道路53条,这样算起来,到2011年底,亳州应该有道路、街巷188条,而现在,亳州街道估计已经超过200条。”魏斌说。

根据魏斌的说法,旧时亳州城按地理方位大致分成六个区域,城墙以内称为城里,四门以外称为关外,涡河以北称河北。城里为官府、士绅居住区,这个区域以大隅首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分别形成东门大街、南门大街、西门大街、北门大街四条大街。最具特色的就是北门大街,因这里比较安全、幽静,所以布满豪门士绅的院落。

“北门以北就是北关商业区,这个区域是亳州的商业中心,也是亳州最繁华的地带。10多个省和地方的商业会馆都集中在这儿。”魏斌说,这里不仅街道多,药行药栈、会馆、钱庄也多。

每条老街名字的由来各异

亳州的老街都有特定的名字,每个名字的由来也都各异,有的因历史掌故、市场行业而得名,有的则以文雅吉祥词语、氏族聚居而得名。

走在问礼巷中,会让人想到2000多年前孔子和老子两位文化巨人在此谈古说今、论道经邦,该街道便因孔子曾在此向老子问礼而得名。白布大街中间向东有一条街叫新街,很少有人知道它原名叫承德街。1925年孙殿英祸亳时这条街被烧成灰烬,后来在承德街废墟上新建一条街,取名新街,意思是让亳州人永远记着孙殿英犯下的滔天罪行。

爬子巷西头的里仁街,街名出自《论语》“里仁为美”,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老砖街东的淳化街,取“俗美化淳”之意,是赞美这里居民民风朴实的意思。羊市街东的永和街,取“永致天和”之意,表达了邻里之间永远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

“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街道形成不同的专业市场,买啥到啥街。因此形成了因市场而得名的街巷,如卖吃的铁果巷、干鱼市等,经营芦席、手编制品的席市街,买卖牲畜的牛市、羊市、驴市、猪市街等。”魏斌说,还有一些老街因官府、建制、氏族聚居等而得名。比如,亳州老州衙所在地叫州署街,也叫老衙门院,州衙街四周的街道即为州东、州西、州前、州后四条街;曹家巷、夏侯巷,因三国时期曹氏、夏侯氏家族居住地而得名。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