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谭记】“弱不禁雪” 算不算新词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阿土

“弱不禁雪”。早上看了朋友圈同学发的一组省城某大学校园香樟树雪后惨状的照片,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就是这个词……

昨天的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喜,给干渴的麦田带来了及时水救命水,给浑浊干冽的空气带来缕缕清新……一场瑞雪下来,几乎是普天同庆,喜不胜收了。然而也有不讲大好形势的“意外”:某市刚建好不久的公交站台顶棚被雪压垮了,还砸死了一个“王女士”,网上疯传的视频里还有几个捂着流血的头慌乱而不知所措的等车人……

说香樟树“弱不禁雪”倒也有几分可解释的,这些树本是生在南方少雪的地方,树冠大枝叶多,雪一积聚,难以承受也是情理中的事。但也有不少栽上不久,东倒西歪的行道树躺在路上“碰瓷”,就有点不像话了。就这么点雪,尽管人们惊呼是“暴雪”,又有多大的雪呢,有“燕山雪花大如席”吗?万一老天爷哪天玩真的、玩大的呢?那些花了高价钱买来栽上的行道树变得“弱不禁雪”,不是耍矫情,可能就是真的病了。病的可能不仅仅是七倒八歪的树了。

树木不禁雪的撩拨尚值得同情,那刚建好不久的公交站台撑不住劲,为啥呢?也是“弱不禁雪”吗?难怪有人要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又是谁建的呢?谁叫你那样建的呢?有人可能怕这样问下去,再问就成“弱不禁问”了。

“弱不禁风”的事也有不少,都知道,不说了。

还有“弱不禁雨”。那是夏季城里常见的景象,有人戏称是“看海”模式,暴雨一来,雨水就不讲规矩了,四处乱跑,下水道堵塞,路桥下积水。有的还能在城里的路上淹死人呢。真是千奇百怪的“弱”。

看来,弱的地方,弱的方面,弱的项目,还真不少。这些“弱”,离“强起来”还有不少的距离呢……

(2018年1月5日初稿,有改动)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