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年1月17日(周三)19:00
【地点】
道德中宫景区院内道德书吧西厢房
【嘉宾】
杨 勇
【主持人】
张昊彤
主办:亳州市作家协会 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 亳州新报
承办:谯城区作家协会 亳雅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道德书吧
媒体支持:亳州晚报 亳州新报 亳州头条新闻客户端
嘉宾:杨勇
笔名雅不知,为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谯城区作家协会秘书长,“道乡说道”论坛发起人。
主持人:张昊彤
亳州市交通音乐广播总监、国家一级播音员、公益组织雷锋车队创始人。
民国年间,中国第一流的人物亦多有信佛者,却又呈两种状态。有个说法,说年轻时热血满腔,昂头当志士;中年时功成名就,高调做名士;晚年万事看开,闭目做居士。半调侃半认真,却又包含着对国事不治的悲观与愤懑。另一种人,研究佛教,却是真的要用佛教来救国,这是对儒家中庸文化难以承担民族救亡任务之失望,转尔欲借助佛教勇猛精进之心以起国民柔弱顺服之沉疴。出世求佛,入世也求佛。如此看来,佛教真可谓“普渡众生”了。
民国是乱世,乱世出英雄。但从另一面说,于苦难里,人更求寄托,因而乱世也出名僧。我们讲过亳州的将军们,但我们较少了解到的,亳州也是出名僧的。曾有三位大和尚以不同的人生际遇在广大法门中写下了极具辨识度的“亳”字。
什么是“亳”字?劲健务实,敢于任事,是亳州人的精神。
有一位,曾为中将,护国保民,其功甚伟,其后看破红尘,甘心重头从一个小和尚做起。浮海一别后,却成为台湾佛学界的护法之将,任慈光寺主持,倡导精严的戒律,致力台湾佛教“去日本化”,是台湾新佛教的开创者之一。
有一位,身在省城,住持迎江寺40余年,三次被推选为安徽省佛教会理事长。日据时期,为保护文物,与侵略者斗智斗勇,艰苦卓绝,威武不屈。
有一位,立足故土,崇善弘法,主持白衣律院。当时的白衣律院虽然孤悬皖北,却也声誉远播,是中国四大律院之一,辖着华东七省一百多家寺院的庙规、律法事务,鼎盛时有大殿一百多间,僧尼一百多人,时有“南九华,北白衣”之称。
追念这三位的生平,哪怕是投身法门之中,在大时代里,也难掩本性动人的风采。我想,所谓风采,即是“亳”人的风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