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王全安

大雪纷纭,竟然有花绽放!再看它的枝干,沧桑而曲折。第一次看见那么美的花,我好奇又欣喜,却不知它叫什么?

上学后,我才知道它的芳名是梅花。敬佩它不畏严寒的性格,我便主动阅读与梅相关的书。(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以此寓意品德高尚之人。四君子中,梅居首。)古往今来,歌咏梅花的诗很多,比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每一句都沁人心脾,暗香扑鼻。

不过,我更喜欢王冕。他不但画墨梅,题墨梅诗,还有梅花故事。

王冕,元朝人,出身农家,家贫,好学成痴: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科举不中,便浪迹江湖,但苦心读书写诗作画不辍,终成大家。当时游居大都(今北京),士大夫争相求诗索画。王冕不肯为达官贵人服务,画一幅梅花悬于墙壁,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因讽刺当政者,他险些入狱。后来,他隐姓埋名于家乡九里山,白天种粟锄豆,晚上读书作画,自食其力,虽清贫而安乐。在三间草屋周围,他种植上千株梅树、数百株桃树与李树,自题为“梅花屋”,还自吟诗句抒怀“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难怪人们这样称赞王冕“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出身寒门,却不恋功名富贵,隐于山野,与梅花相伴,宜耕宜读,宜诗宜画,称他为元朝的陶渊明当之无愧。

读梅花诗,赏梅花画,看梅花故事,虽美,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越来越想走出书房,寻找身边真实的梅花。

刚好是隆冬,正是梅花绽放的时候。我所居住的涡阳小城,却少有梅花。依翠园小区有黄梅三五株,已枯萎;紫光公园几株竟然没有开花,似乎已经枯死。终于在诗友朋友圈里发现有很多梅花,红的、黄的、白的都有。一问,原来在涡阳六岔路口往南,乐行路与将军大道之间,路两边有很多株。昨日跑去看,果然。有的含苞,有的绽放,有的枯萎,五颜六色,芬芳醉人!

不过,还是有缺憾:一是,没有在前日落雪时赏梅;二是,梅被刻意植在路边,车多喧嚣,环境杂乱,天空被电线切割。梅沦落于此,定然无比伤心,再联想到龚自珍笔下的“病梅”,我不由长叹一声。

如果涡阳有一大片野梅林该有多好啊!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