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文 李松涛/图
放学真好,丢下书包,同学一起乐逍遥,搬起腿,挺直腰,两位小哥斗开了,小弟小妹来观战,小妹只把拇指翘,小手拍得呱呱叫。
此“斗鸡”非彼“斗鸡”,而是旧时乡间儿童们的一种游戏。
这种游戏分两种玩法,比较夸张粗暴的一种是:单腿站立,双手紧扣,提起膝下腿弯处,犹如搭起的炮台。然后,用自己前方被提起的脚去踢自己的对手,两脚相撞,不被踢到的一方为胜。也有“斗法”比较复杂的一种:单腿站立,两手抱起一只脚,被抱起的腿呈三角形,以自己被抬起的腿为武器,跳起来砸倒砸脱对方抱着的腿,或者从下方挑散挑脱对方的腿为胜。
斗鸡可以两个独斗,也可以四个人分两组来对斗,以最终“幸存方”为获胜方。可以彰显自己的孔武有力,也可以突出团队战斗精神,玩起来,其乐融融。旁边的拉拉队呐喊声加油声喊得震天响,游戏氛围之好,令人数十年后仍能想起“昨日时光”。
旧时的乡村缺少玩具,孩童大多数从自身找乐子,以自己的身体为“器械”,开展对斗式比拼,以获得成就感。
我一直觉得,游戏斗鸡与真正的斗鸡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真正的斗鸡是两鸡对啄,塌腰落败的一方垂头丧气,斗志昂扬的那只威风凛凛。只不过,孩子们之间的游戏是以膝头或脚掌为“武器”,而鸡是以自己的嘴巴和爪子为武器。
“斗鸡”游戏中蕴含着最古朴的仪式感。它阐释着“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也是最简单直接的博弈方式,高下立见,无需评判。同时,“斗鸡”游戏中也是旧时乡人自娱自乐精神的缩影。在物质生活不怎么光鲜的时候,通过娱乐来“装扮”甚至是“点睛”生活,原本贫瘠的生活立时就有了趣味性。
现如今,玩斗鸡的孩子们越来越少了,铺天盖地的玩具让他们分身乏术,但我还是觉得,在益智的同时,还是要多一些身体素质上的锻炼。据说,单腿跳斗的斗鸡方式,对人的平衡性塑造,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信。
提腿在腰,跃跃欲试,跳压晃挑,腾挪闪撞,斗鸡之乐,非亲斗者无以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