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哀伤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修燕飞

心灵的驿站近了。曾经娘亲的念叨又在耳边响起,性格倔强的老父亲干咳的声音再次把我吵醒。离别了一年的故土急盼亲人的脚步。宅院北边塘岸上的柳树发芽了吗?堂屋西山墙外的翠竹也许被风摇落了满地的叶子。去年桃符该蜕色了或者被风刮烂残缺了吧?村庄又添新人新房新车了吧?哦,路边麦田里不远处又添几处“土堆”,兴许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老面孔了。倒是久已无人居住的院落早更换为藤条野草做主人。母亲在世时饮用的水井早已干涸,但井盖仍在。厨房的西南角墙已坍塌,烟囱不复存在。从屋内才能看得见的梁檀房顶因年久失修渐露至老远就暴露得一览无余。门锁已锈蚀,从门缝看去,屋内的家什早已面目全非,上面抖落些许泥土、瓦片、秫秸,全然不像母亲在世时的样子。我的心在颤抖,眼泪涌出。兄弟三人竟只有老二独留村中他那四合院中,早出晚归,隔三差五地回望一眼这曾经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老宅。


村里人,打工的打工,搬出的搬出。家里没人住了,院落无人打扫。土地都流转了,除了每年清明,十一,除夕,年初一二地回家到父母坟前烧几趟纸,很少开了门看一眼这昔日引以为豪的大堂屋。那时我的黑白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曾吸引全村男女老少熬到深夜,直到“康德第一保镖”因电视台关闭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时八九年春节前后。


现在农村路通了,水也用上“自来”的了,八六年我毕业前就早已用上照明电的老家,虽然条件好了,但除了春节,平日里村里只是人气渐少了。我想,拔去树,拆旧屋,盖新房,重规划,亲故乡,温旧梦,打造新家园,让心灵的驿站焕发出活力与朝气。


老宅,故土,父母,我回来了!不仅仅在春节前后,也不仅仅在清明前后……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