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车、理发、搓背......“春节式涨价”模式让人无可奈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洗车50元、理发不划卡双倍收费、洗澡搓背20……春节前后,一些行业出现集中涨价现象,进入“春节式涨价”模式。这些每年都会发生,近乎约定俗成的涨价模式,已经潜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对于一些生活无法避免但又涨价离谱的行为,很多市民大呼“伤不起”。

洗车价格翻倍 依然排起长龙

“刷车涨价已经料到了,没猜到的是即便涨价,还得排队刷车。”正月初五,准备上班的市民开始寻找开张的洗车行,给走亲访友时弄脏的爱车“洗个澡”,让车主们没想到的是,从年前就开始的涨价模式仍没有结束,但等待洗刷的车辆却排起了长队。

在市区汤王大道一家洗车店门前,记者看到除了屋内正在洗刷的车辆外,店外还排着三四辆等待洗刷的车,其中一辆车已经排队到了人行道上。“现在洗车小车40,大车50,不能划卡。”一车主表示,刚把爱车开到洗车店时,老板就已经明确告知价格,征求是否愿意按照涨价后的价格洗车。

为了加快洗车速度,洗车店内四名人员分工合作,在车房内将车辆冲刷干净、打上泡沫,再次冲刷后在车房外进行剩下的擦干和收尾,这样一辆车进、一辆车出,效率提高了不少。“有时候车主催急了,我放寒假的儿子和我母亲都得上前帮忙。”店主表示,放假期间工人都回家了,只能全家上阵来刷车,虽然价格涨了10到20元,可挣的都是辛苦钱。

洗澡理发翻番 市民无奈接受

除了刷车外,一些生活难以避免的洗澡、搓背、理发等价格也纷纷上涨,停止划卡。腊月二十九,在市区光明路的一家美发店内,店员小刘送走一位顾客后,匆匆咬了一口旁边已经发凉的汉堡,又开始跑到洗头房内,为下一位等待的顾客洗头,做理发前的工作。

“每年春节前都是店里最忙的时候,到了年底,大家要走亲戚、会朋友,都想利利索索的。而且,很多地方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所以剪头发的人就特别多。”小刘介绍,因所在理发店属于中高档店铺,平日里理发有会员卡的顾客最低价格在25元左右,春节期间不能用卡,价格基本都在50元上下。

在市区一些大浴场记者看到,在收票处明确写着春节期间不使用划卡打折,或两次抵一次使用的标牌,在浴室内也特意挂起了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期间,搓背、洗头等涨价后的收费标准。

“每年都是这样涨价,即便是不满意,洗澡这些生活必需的,也避免不了啊。”市民王贤敏表示,最初对这种涨价行为很不满,甚至和营业人员发生过争执,可是后来想想这些服务人员春节期间仍要工作,挺不容易,也就接受了。

饭店影院涨价 店内依旧爆满

记者注意到,除了刷车、洗浴、理发等生活必须外,影院、小吃、饭店等休闲场所,价格也略有上涨。在一个网络购票软件上记者看到,市区多个影院的电影票价,价格都有15元左右的上涨,一些比较火爆的电影,价格则更高一些。然而,即便如此,各大影院依旧爆满。

因过年期间许多饭店都关门休息,各小吃摊和开业的中小餐厅则变得特别受欢迎。“米线现在都10块钱一份了,江米蒸糕5块钱一个,这也太贵了吧。”市民刘灿抱怨道,原本放假回到家乡想吃吃家乡的特色小吃,没想到这些小吃的价格涨得惊人,已经不再是大众型的美食了。

对此,记者向市场监督部门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介绍,服务行业的价格是放开的,不在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范畴内,只要对消费者不存在欺诈、垄断经营、恶意哄抬价格等行为,就是合法经营,物价部门一般不会进行干预。不过,服务行业在节假日进行涨价,应该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商家必须先让顾客充分了解价格调整情况,顾客知情后再决定是否消费。 (亳州晚报 亳州头条 记者 李锦文)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