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一家四口同签遗体捐献协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月28日下午,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内,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武腾腾同他的妻子、父母一起,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志愿捐献遗体(角膜)登记表和器官捐献登记表上分别签署了各自的名字,一家四口集体签署遗体捐献协议,这在我市乃至全省都是首例。


父亲出门前携家人了却心愿


当日下午4时许,武腾腾和家人一起来到市红十字会,晚上7点多,他的父亲就要坐火车去山东省打工,临走前,一家人决定把这份心愿完成。

会议室办公桌上放着四份志愿捐献遗体(角膜)登记表和器官捐献登记表,武腾腾和家人坐下后,仔细翻阅了登记表,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签下相关内容。


“这件事我们一家人已经商讨了一段时间,一开始他妈心理还有些顾虑,但后来也想明白了,人死如灯熄,火化了浪费,遗体都没能好好利用。我觉得不能过多在意身后事,应该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武腾腾的父亲武中海说,签下这份协议,心也踏实了,晚上可以安心坐火车外出。


医院照顾母亲萌生捐献念头


对于这份爱心的起源,武腾腾是最初的推动者。武腾腾介绍说,去年十月份,母亲患病,确诊是甲状腺肿瘤后,进行了手术治疗。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医院陪护,也是这段时间让他真实地看到了,人在病痛面前的无助与求生欲望。


“很多重病患者经受病痛折磨时依然在坚持,虽然素不相识,但他们渴望求生的眼神刺痛着我的内心,觉得如果有能力,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于是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武腾腾说,母亲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得还不错,他便把自己的想法与家人沟通,起初父亲和妻子都同意,并表示也可以加入其中,只有母亲无法接受。


“那段时间,儿子经常转发给我一些与奉献、爱心有关的微信链接,也有一些捐献遗体的故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中,我也释然了。”武腾腾的母亲坦言。


公益路上他与家人勇往直前


在登记表上签字后,武腾腾就是志愿捐献遗体志愿者,而他还有一个身份,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去年3月份,他与山东省一名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之后在合肥顺利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市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次捐献也让武腾腾与公益连在一起,之后他加入了雷锋车队、献血协会等爱心公益组织,经常走进社区、学校进行公益宣传,也对贫困学子、孤寡老人奉献爱心,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自己的社会责任心越来越强了,想尽自己的能力,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武腾腾说。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志愿捐献遗体志愿者150多人,其中20多人已经完成了捐献,而武腾腾一家四口集体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的行为在我市乃至全省为首例。(采写:丁静 陈贝 编辑:蒋海涛)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