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别人眼中的“异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看完了电影《芳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心疼剧中的晓萍,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刚到文工团就被贴上了“异类”的标签。为了给文革中的父亲寄张军装照,刚到文工团偷穿室友的军装美美地照了一张军装照,被室友发现追问的时候,一脸的自卑与无措让她无言以对。而此后的晓萍就被以“异类”对待。

不被别人尊重与善待,这样的晓萍依然勇敢无畏,努力上进,为了心爱的人打抱不平,被发配到野战医院后,历经生死的锤炼,她成了革命英雄,可电影的讽刺点在于,这样大的荣耀竟刺激她患上了精神病……好在后来的她恢复正常,与心爱的人又走到了一起。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英语系的男生特别少,一个班里四十来个学生,也就五六个男生的样子,其中但凡有些特点就会被大家深刻记住,尤其是被贴上所谓的“异类”标签后。记得当时我们隔壁班有个男生S,学习特别用功。提起S,大家就会说他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而那时的我们大多数人就只是要玩,要打游戏,要谈恋爱。而S依然热爱着自己的学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在自己有规划的大学生活里踏实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考研和找工作的时候,那时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纠结徘徊,忙忙碌碌,而S依然背着他的书包,每天英语角和教室,走在考研的路上,风雨无阻。

S是以典型的国风男进入大家的视野的,言谈举止都特别注重礼节仪表,说话走路也是文雅至极,有时候还会冒出“姑娘”、“师长”这样的字眼,也因为这样他很自然地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S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名,大四考研期间,他拼尽全力,挑灯夜读,最终他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当他打电话回家时,他平淡地说了这样一句:“母亲,您好,我考上北大研究生了。”那一次,我们再听到这个梗时,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因为在我们这个三流的本科大学里,能考上北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S后来在考研交流经验会上给大家上了难忘的一课。他说,入学的时候就给自己做好了规划,一直以来,他只把精力聚焦在自己个人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上,大二的时候他就定好以后要继续考研深造,所以他一直准备着,而对于他人的议论和评价,他从来没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知道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他对别人的调侃和嘲笑总是淡然一笑,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他勇敢地做着别人眼中的“异类”。

毕业多年后的今天,朋友圈里,他已然成了大家尊敬的教授,经常出国交流,做演讲,做访问,与那些优秀的中外学者一起研讨学术。

“异类”的人总是敢为人先,不怕吃苦受累,不怕讥笑嘲讽,不怕前路崎岖,困难重重。他们在别人看似“异类”的道路上: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异类” 的人不会活在别人眼中,他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表达自我,丰富自我,成就自我,也许在每一个当下,他们都会被轻蔑和嘲弄所对待,但他们依然充满自信地迎接那化茧成蝶时刻的到来。

请善待你身边的“异类”,因为他们的“异类”执着与努力也许会让你茅塞顿开,也许从他们那里你会遇见并成就更好的自己。

朋友,请勇敢做别人眼中的“异类”。

○花深幽径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