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的味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王成军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曾国藩写给母亲的对联)


——很多中国人认为读了几本书就可以叫作知识分子,法国人却不这么认为。那是须用大脑生产,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生产出特殊产品的人。法国有十几个,而中国不超过个位数。(残雪)

前天,去逛超市,阿宝非要买一款“好麦滋”的鸡蛋挂面。回来一尝,果真漂亮!


今个,中午,课前,买了点豆腐、豆芽、菠菜、青菜,在一起混煮“好麦滋”。美味极了,感觉最好的在于尤像手擀面!


莫非,这“好麦滋”,就是儿时妈妈尚健在的那个好麦子?


没错,就是那个黄湖村庄里用镰刀收割小麦最快的那个村妇,最为普通不过、享受了一辈子穷困潦倒、盛年却惨遭恶病缠身、无数次在村口守望远方游子归乡的苍老妈妈。


经你手一刀一刀割下的麦穗打出的麦面,无论是做出来的面条,还是蒸出来的馍馒,才是这尘世上最香喷最甘甜最不够吃的紧俏、紧张与超级短缺……


想念,却永远也寻觅不到。母亲去世12年,戊戌清明,久思不归的儿哭晕在茨淮新河岸边你的坟前。愿天堂再无饥饿、贫寒与短缺,愿善良勤劳的人最终能灵魂安息!


什么最好吃?大抵这几样,小时候吃过的,小时候没吃过的,时令蔬菜,以及饿极了,也即几乎快要饿坏了的时候。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去逛逛菜市场也可能逐渐成为一种有趣有益的心理疗法了。不信,你看那些光彩绚烂的蔬菜、活蹦乱跳的虾米鱼蟹、丰盈艳丽的鲜花……


已经过了忘忧菜的季节了,可那天出门去那家杭州小笼包店,却发现竟还有荠菜包子,果真是好吃得很!于是,点了几个,边吃边问。何其口福,一乐。


一了解,才知,原来是公司统一配送的。嗬,这家小吃店是一家加盟店,每个月要付给总部不少加盟费的。不仅纳闷,这荠菜哪来的?


该不会是大棚里的,抑或无土栽培的吧,等到什么时候去探究学习一下。当然,也是的,如钱钟书所说,只要鸡蛋好吃就够了,为什么偏要去知道哪只母鸡下的呢?


自从王良才酸菜鱼(曾涂鸭过一篇《钟整个的爱于一盆酸菜鱼》)和附近的那家山西刀削面馆没了之后,便逐渐喜欢上了东门北边、马路对过的那家张飞面馆了。


庸俗一点来说,能讲好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故事,那里面其实是有着趣味横生的众多大小生意的。为了好吃,稍微适当地添点麻油、加点香醋、放点佐料,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知是怎样爱上张飞面的,却能晓得品尝了N多回的太和板面之后,一次无意中发现那家墙壁上的字句来……


话说三国时期,张飞行军打仗至太和境内,没得吃就吃当地的面。不曾想,软了吧唧的,不怎么喜欢,这张飞就跟他们提了“你能不能把面条做的硬实一些啊?愤特,太不经嚼了!”


嘿,既然活张飞出的项目,那就赶紧琢磨呗,面馆师傅就练上了。过了很久,蹂躏了千万遍,终于练就出一碗硬硬实实的太和板面来……


哇,那天一看,我就乐了,大言不惭、不顾脸皮地跟老板说:


老乡啊,你这不就是张飞面嘛!等哪天万一不小心俺成了名家了,不妨容俺给你家这店铺就干脆题写“张飞面”这几个字如何?


去年的这个时期,收到友人从阜阳带来的枕头大馍,可是把俺给乐坏了。因从未听过和见过如此之庞大的馍,天哪,不得了!这人世间,可真是超凡脱俗、完全出乎想象!


难怪,中科大的刘志迎老师讲:“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看,美国是车库文化,而咱们中国则是厨房文化!”总结得精辟!


大雨小雨一直下,我在想起老妈妈。而这手擀面的味道,不也正是妈妈的味道!


诚然,确如乡党陈晓卿所言“传奇远,而粥饭近。”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