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段华

“赶快回来,恁大在家又闹事啦!”多年来,这是从乡下老家传来最多的声音。


因为父亲有喜欢到处“惹事”的脾气,无奈,我们兄妹六人在老家村里安插了好多“眼线”,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便是我们做儿女的忙不迭地回家“灭火”的身影。


村干部私自动用了村里集资修路的款项,没人敢站出来反对,有人就私下找到我年近八十岁的老父亲“架火”,让他到镇政府去告。镇负责干部拐弯抹角刚说了个“情有可原”,父亲上去揪住镇干部的领子“呸呸”就朝脸上吐唾沫,嘴里还骂“咋说这话,可像个国家干部!”


村南公路上一个霸道的司机撞了人,吵吵嚷嚷,就是不肯送伤者去医院,观望的人群面面相觑,有人就赶紧跑回村里把正在“耍骨牌”的父亲抬着“冲”了过来。结果,一顿拐杖乱舞,那位司机吓得抱头鼠窜。打不到人,父亲怒气不解,几块砖头下来,司机的车窗玻璃无一完整。


再后来的后来,伤者是安排妥当了,司机缠不过我父亲,通过熟人给我打电话要求赔偿玻璃损失。我偷偷赶回家,瞒着老父亲用8000元才把事情“搞定”。


再一次,邻村一位妇女因为一件什么事哭诉到我父亲那里,亲戚邻里都劝父亲别管:“一来你一介农民,又不是什么村干部领导,二来也不是咱自己村里的事情,管她做甚?” 但后来,父亲还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凌晨5点,坐着这位妇女的电动三轮车,去了城里信访办“告状”。当时由于接访人员接了个私人电话,握着手机一顿“电话粥”煲下来,等排到父亲他们时,下班时间已到,接访人员要大家下午再来。父亲怒由心生,堵在门口横着拐杖说:“不行,我们几十里路跑过来,是你的私事耽搁了咱们的公事!今天不让我把事情反映清楚,你就别想走出这个门!”


从大前年开始,父亲身体就一直不好,经常生病住院。住院期间,我从不敢让父亲看付款票据,因为有一次住院,依次各项检查下来,花了2000多元还没有住进病房,父亲当时就勃然大怒:“妈的!强盗医院,杀人不见血啊!……”弄得在场的几个医生目瞪口呆。


后来,父亲在医院奄奄一息,去世的头天晚上,嘴里“嗯嗯啊啊”说不清楚。我把耳朵贴近他嘴边去听,原来父亲说的竟是老家村里“搞扶贫”的事。大意是:他不行了,让我经常回老家配合上级来的扶贫干部盯着点,一定不能让贪便宜的人“公款私用”。


最终,一介农夫,一个向来“多事”的老共产党员——我的父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今年清明回家给老父亲上坟时,大哥瞅着父亲的坟头嚷嚷:“恁几个看看,咱大的坟头,跟爷爷奶奶他们的坟头上面长的草都不一样。爷爷奶奶的坟头上面长的都是蒲公英,就咱大的坟头上长的都是刺刺芽(小蓟)!八成,他又改(在)阴间闹事哩! 唉——他只要到了哪里,哪里就甭想安生!”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