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乡说道】第三十七期:谯城作家文学沙龙之初夏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群龙无首天下吉

——谯城作家文学沙龙之初夏篇

时间:5月9日(星期三)晚7:30

地点:之意书舍(建安文化广场内)

主办:亳州市作家协会 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 亳州新报

承办:谯城区作家协会 之意书舍

媒体支持:亳州头条新闻客户端 掌上亳州微信客户端


嘉宾简介:

阿辞:本名王小玲,江西九江人,现居亳州。安徽省作协会员,谯城作协副主席。以前给杂志写故事,卖文为生。现在转型写网络小说,已经内签。《致命游戏》是一部和新概念武器有关的悬疑小说,正在书旗小说连载。


嘉宾简介:

杨秋:小学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简单随性的生活,喜欢读书和运动,喜欢用白描的语言叙述心中最真实的故事。常为自然中一朵无人关注的小花,欣喜或忧伤。


嘉宾简介:

段华:男,46岁,亳州市谯城区郊区人氏。忙时农桑,闲赋文章。十多年间,曾有多篇小稿见诸《故事会》《故事家》《故事林》《故事世界》《小小说》《青年一代》《杂文报》《新安晚报》等报刊和地方媒体,现为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持人简介:

杨勇:笔名雅不知,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谯城区作家协会主席,“道乡说道”论坛发起人。


前言

文/杨勇

我们的诗人尚飘泊在远方,诗歌一讲要押后了。但我们不妨做一次文学的沙龙。

近来对谯城文学创作的情况了解较多,我关注到三个作家,他(她)们近期的创作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多样性探索饶有趣味,也极可喜。

阿辞小妹是位拥健笔的老作者,她自《故事会》、《山海经》入手,挟十余年之功力,今朝勇涉网络文学之深水,与鲜肉们拼自由,可叹可羡。遥想十余年前,前言君亦是鲜肉一枚,亦曾签约起点,风起云涌,半途而废,故深知其中三味。网络文学直接面向市场,两点最为重要,一是要有编故事能力,二是要有保持更新的体力。至少在第一点上,阿辞特别在行,她的这本《致命游戏》,不知道会有多要命。

段华兄的药市文章最近发稿较多,写了很多关于中医药领域的稿件,受到行业相关部门、协会关注、赞赏,并与之互动,采纳了他提出的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常说,写作要面对现实,干预社会,段华兄干的不错。

杨秋老师散文风格是温婉的,醇和的,曾有《乡村人物》系列结集,好评甚多。她坚持传统写作,近日又持续推出了巜我的乡村》系到,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法,然而越来越有味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急不躁,慢功细活,这就是进益之境了。恒新兄称,其文字渐有刘亮程散文的风格。是与不是,还是要请大家来品一品。

上一次论坛做文学分享的沙龙是在第七期,时隔三十期我们终于又做了一次。一年多来,谯城文学的格局尚未大变,但从我们要分享的内容来看,大家的创作更加自觉了,这即是不同之处。要更贴近市场,还是更贴近现实,抑或是坚持文学创作的本真,每个作者都有不同的理解,善其始,亦要善其行,但愿他(她)们都能走好想走的路,唯望神融笔畅,意惬神足。文学无封闭的边界,亦不当有封闭的圈子,期待着在今后的沙龙里,不但有新鲜的内容,也有新鲜的作者站起来。

一到春光颜色乱,休嫌不尽是红花。尝读《易经》,最喜“见群龙无首,吉”一句,人人如龙,不缚其性,各尽其才,即是盛世中华。而我们的精神要与国力同富足,就需要更好的作家,不同的作家;也需要更多的读者,更好的读者。

文学没有领导者,亦无固定的赛道。文学从来都是个人的折磨,也是个人的幸福。



(责任编辑:贾飞)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