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报头版头条重磅报道!亳州谯城区:“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扎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大发展看亳州”春风行集中采访活动小组最近到访千年古城———亳州市谯城区。通过走访乡村、调研企业,与基层群众拉家常,与党员干部话发展,记者深切体验到“五大发展”理念在这里牢牢扎根。

谯城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全区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速9.2%,位居亳州市三县一区前列。

创新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谯城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5.7:42.8:41.5。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3.5万吨,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土地流转面积达106.8万亩。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家,完成工业投资85亿元,实施各类工业项目165个;培育“小巨人”企业20家、成长性小企业40家、小微企业75家;培育永刚饮片等4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沪谯药业等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华佗国药中药研发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核准备案服务业项目共46个,总投资120亿元;建成村淘网点54家,“谯联网”网点36家,“邮乐购”网点28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省统计范围97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约225亿元,增长15%以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谯城经开区通过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验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新挂牌院士工作站3家,芍花堂国药成立全市首个双院士工作站

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依托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大力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并加快升级。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青年创客空间入驻企业80家。

协调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

2017年,谯城区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完成北部新城7条道路、经开区振谯路等6条道路建设,续建亳菊路、望州路等17条道路;完成大杨、城父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一期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十河、双沟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开工;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994套、公租房建设任务7816套;高标准打造陵西湖公园景观带;完成成片造林2.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1万亩,新建绿色长廊150公里。

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综合整治城区18条主干道路范围内4000余处违章接坡;累计处置数字城管案件44万余件,整体结案率达99%。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完成85个中心村规划和22个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5.1万亩,投资1.7亿元。十河芍花养生小镇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制定下发《亳州市谯城区十河芍花养生小镇建设推进方案》等文件,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步伐。

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城区

谯城区去年环境综合治理明显加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体系,设立河长549人;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1171辆,淘汰工业燃煤锅炉98台,对全区46家窑厂全面停产整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去年投入5044万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有害垃圾有偿回收,农村清洁工程市级考评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设置有害垃圾收集点276个,处理各类有害垃圾605吨,全部完成农村改厕任务4万户,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现场会在此召开。循环经济加速发展。积极开展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新建绿色循环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家。协合新能源谯东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推进中水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4家企业列入2017年度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动谯城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一期1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使用,入驻企业46家。

开放发展 增长发展动力

2017年,谯城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区到位市外资金404.1亿元,同比增长19.9%;新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335.2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

成功签约投资55亿元的新城控股吾悦广场、投资36.8亿元的中青健康中国健康中药大数据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中原地区总部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谯城区优化服务释放改革活力。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减少审批事项;深化投资审批改革,全面推广在线项目审批,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实行“一口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统一答复”,全年项目在线办理387个,总投资规模736.6亿元;以“政企直通车”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已办结300件,办结率100%;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优化升级网上办事大厅,累计办结各类事项151万余件,满意率99.4%。共享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去年以来,谯城区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按照“满足扶贫工作一切需要,火力全开,适当宽裕,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2017年出列贫困村20个,脱贫12344户、21396人,共安排扶贫资金11亿元。

推进特色种养扶贫,落实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7119户;推进教育扶贫,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各类教育资金1602.5万元;推进就业扶贫,开展中药材、农作物等19项技能脱贫培训,共培训840名贫困劳动者;推进金融扶贫,共发放小额贷款4.4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去年谯城区31项民生工程,共投入4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410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6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险56.3万人缴费,全区参合人口突破14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43.8万余人;建立华佗医学文化研究所。(作者:王传杰,原载:安徽经济报 2018年5月11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