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乡间小路旁,蒲公英繁星般铺满草地,勃然而有生气。怦然心动,随手拍拾。但远远取景,画面零乱而不集中,花朵小到隐没在草丛中了,几难看见。俯下身来,凑近了去拍,花朵渐渐变大,一两朵小小的蒲公英几乎占满了手机屏幕。
拍了几张,满心欢欣,有一张还当成了壁纸贴在手机屏上。但转念一想,其他的花呢,那些没“入围”的花呢……
这就是所谓的“远近”之别吧,近有近的好处,近也有近的局限。登高望远,目之所及,只能看个轮廓,得个意象,似有似无之间,一片模糊。俯视山峦,取其一景,近则近矣,清也清楚,然而不及其余,画框之内只有这个没有那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远了看不清楚,近了也未必就看得清楚,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总是因为“远近”而局限视野,在远近之中顾此失彼,迷失自己的站位,偏颇自己的观点。
人有“亲近”的本性,离自己最近的往往是最亲的。“打大的,疼小的,怀里抱的是好的。”为啥?怀里抱着的离母亲最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是这样安排远近亲疏的。“人熟多吃四两盐”讲的也是远近之别。人与人是这样,人与物是这样,人与地域疆界的关系也是这样。家乡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谁不说咱家乡好”,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老乡观念”总是根深蒂固,所以就有了“亲不亲故乡人”的说法。人,总是被“远近”牵绕着,牵挂着,牵制着。
近有近的好处,近也有近的悲情。譬如用人吧,古往今来人多喜用熟人,喜用与自己近的人,喜用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有几个能超脱“亲亲疏疏”的魔咒呢。看看封建王朝,哪个不是在用“自己”的人,结果总是搞着搞着就把王朝搞丢了,“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一些家族企业,限于宗亲血缘之间的用人视野,总是在原地打转转,最后也是转晕了,走着走着就掉队了。一些传统手艺也是因固守“传男不传女”的远近有别信条,传着传着就把手艺传没有了,好好的手艺最后真的成了“绝技”。
在“远”与“近”之间,人,可能就是如此有情而又无情,择其一而又不及其余,看似公道而又一叶障目,自以为是而又似是而非,顾此失彼,就近避远,亲亲疏疏,聪明而又愚蠢……
人生在途,懂得珍视眼前的近景,也要学会欣赏远方的景色。人之交往,走近了当然很好,但也要知道时时站在远处看一看,校正近处的视觉误差。譬如这满屏的小花吧,其之所以入了你的视野,那是因为花离你太近,你离花也太近。凡事明白这个理儿,不算聪明人也是个清醒的人,至少不是一个糊涂的人。
(阿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