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凡 整理
城父镇百尺河村的赵王河入涡河口,有一座迴龙大寺,传说是为赵匡胤所建。
百尺河,原名叫“百尺沟”,是赵王河入涡河那一段的别名。赵王河,起自鹿邑县西北玄武镇西,从涡河发一“岔子”,奔东南而来,在百尺沟再入涡河,是一条半天然、半人工的河流。传说是赵匡胤为运送粮食,而修建疏浚的河道,故名“赵王河”。
传说,赵王河通航之时,赵匡胤带着大臣、乘着龙船先行试航。一行船队从玄武顺水而下,皇帝见水面波光如镜,两岸柳丝依依,龙心甚悦。船行如箭,次日就到了大杨集东的蔡家桥,进入百尺沟。在船上,随驾的宰相赵普,问接驾的地方官:“这条水路,疏通之前叫什么名字?”地方官答道:“叫百尺沟”。宰相赵普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万岁乃是真龙天子,百尺浅水,岂能容真龙兴风布雨?龙困浅水,实为不祥!”心里边打鼓沉吟。
这时,赵匡胤指着前面的河口问:“此河通到前面,汇入哪条河呀?”
“禀万岁,前面乃是涡河,这条赵王沟,是涡河的支流。”接驾官答道。
赵普一听,更是吃了一惊,忙小声禀告皇帝:“万岁,速速停驾为好。万岁真龙天子,龙岂能入‘锅’?”赵匡胤立马会过意来:“龙入锅中,哪有命在!”喝命停船,吩咐上岸扎营,就地休憩一晚,明日转驾回京。
皇帝还没到河口,就要转驾回京,地方官绅忙坏了。龙踪所至,自然要留下吉祥。就有拍马屁的官员出面,集资在赵匡胤回航之处,盖了一座寺院,纪念其事。因是“龙回之地”,寺庙就起名为“迴龙大寺”。
入涡河的河口处,原有一处白色沙丘,本是两河水流冲刷而形成。传说是天河的白龟犯了天条,在此处受罚,此时,它因“迴龙大寺”而添了光彩,与“龙”沾上了关系,也算是“龟跃龙门”,便改名为“阻龙孤堆”——现在,阻龙孤堆还在,河水涨,淹不了它的背;河水枯,也干不了它的背。毕竟天河神物,自有神奇之处。
讲述:马德昭、化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