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候,可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返乡,流落异乡。不过,也有一群人向他们伸出援手,为他们送来温暖,把他们接到救助站这个临时的家中,享受同样的温暖。
站内医护人员为需要服药的流浪者配药
流浪者们齐聚一起吃瓜果
工作人员照顾年龄大的流浪者起居
工作人员和流浪者一起贴春联
浓浓年味,带来家的温暖
正月初五,是传统里的小年,记者来到市救助管理站,只见大门和各处的树枝上都挂着大小不一的红灯笼,墙上贴着金光闪闪的福字和年画。对联儿、窗花儿烘托出浓郁的年味儿,窗明几净、温暖如春。100多名无法回家过节的流浪者们,就在这里度过他们的新春佳节。
早上7点,食堂的锅炉上烧着热水,将连夜准备好的饺子和汤圆下锅。一旁的蒸笼里放着已经做好的元油肉、虎皮肉、甜米饭、炒菜等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救助站的新宿舍里打扫一新,每个楼层都有专门的餐厅,每个餐桌上摆放着苹果、蜜桔、糖果、瓜子等小零食,餐桌前穿着厚厚棉衣的救助者,乐呵呵地把嘴里塞得满满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7点30分,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小年的第一顿饭正式开始了。只见每个楼层的工作人员推着一辆餐车,走进餐厅,开始给餐桌旁的救助者们打饭。“您年龄大了,汤圆吃多了不好消化,多吃几个饺子吧,要乖啊。”不远处,一名工作人员耐心地哄劝着一名要多汤圆的老人,温柔的语气像对待孩子。
祝团圆,来年在家过春节
“虽然舍不得大家,但是仍然希望大家明年的新年能和家人一起过,想我们的时候就让家人带着来玩玩,祝你们早日找到家。”餐厅里,救助站站长张鸿渐以水代酒,给所有流浪者们送去新春的祝福,祝福他们早日和家人团聚。
看到张鸿渐和工作人员进屋,几名救助者兴奋地抓起桌子上的零食往他们手里塞去,嚷嚷着“好吃,好吃”。看到工作人员吃掉自己送出的零食,救助者们兴奋地拍着手,围着张鸿渐转圈圈。
“虽然这些人智力有些问题,不善于表达,但心地都很善良,朝夕相处中他们也知道表达自己的友好。”张鸿渐说,为了让站内的救助者早日与家人团聚,年前工作人员白天黑夜都在加班,终于在春节前将几名有音讯的救助者送回家。剩下的救助者则留在站内过年,继续寻家。
在救助站里,有很多神志不清、言语无法表达的救助者,已经住了许多年,每年的春节都是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度过,早已成了异乡的家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是大年初一,但救助站内大部分工作人员留在站内,和流浪人员一起过年。
有爱在,流浪的日子不孤单
“对我们来说,不存在放假,因为对于流浪者来说,救助者就是家,在家怎么能没有家人陪伴呢。”张鸿渐说,今年是他在救助站工作的第六年,六年里从没在家过过年,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是在救助站里过的。虽然听着鞭炮声会想念家人,但正因如此,也让他们体会到流浪者希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激发帮受助者找家的动力。
“从进入腊月起,我们就忙起来了,为每名救助对象洗澡、理发、换新衣服、张罗年夜饭……哪样都没落下。”张鸿渐说,尽管救助对象在智力或精神上有障碍,可每个人思乡的心情是一样的。工作人员都努力为救助对象营造家的感觉,让他们吃好、住好,感受到浓浓的温情。
除此之外,救助车每天上路进行两次巡查,工作人员为在街上流浪乞讨的人员送去热饭、热菜和一些物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这里被照顾得再好,都不如在家中家人端到手中的一汤一饭温暖啊!”张鸿渐说,无法回家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原因和苦衷,他们会一边了解流浪者流落在外的原因,一边继续帮站内的人员寻家,让他们早日感受家人团聚的温暖。 记者 李锦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