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建设告别“纸上谈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在重点工程中全面推广BIM技术,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不仅让建筑设计走出了纸上谈兵的困境,更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日前,记者来到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项目建设现场,该项目是市重点工程。在项目数字指挥中心,技术员们紧盯屏幕上的三维模型,通过BIM技术对施工流程进行动态模拟。

“多亏了BIM的碰撞检测,我们提前解决了100多处管线冲突,工期至少缩短了15天!”施工单位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费社阳指着模型中的管线节点感慨道。

市三十五中项目涵盖教学楼、风雨操场、综合楼等8个单体建筑,其中风雨操场篮球场的钢结构网架跨度达27.8米,管线排布错综复杂。传统二维图纸难以直观呈现交叉施工矛盾,而BIM技术犹如给工地装上了“透视眼”。

“你看这个位置——”费社阳放大模型中的走廊吊顶区域,原本密集叠加的通风管道、消防喷淋和电气桥架,经过优化后分层错位排布。“施工前通过BIM模拟发现碰撞点后,设计院连夜调整图纸,现场直接按优化方案施工,省去了返工拆改的麻烦。”目前,该项目通过BIM技术累计规避管线冲突、结构干涉等问题百余处,节约成本超80万元。

在综合楼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正用平板电脑查看最新下发的三维交底动画。“以前看图纸靠想象,现在连钢筋绑扎顺序都能在模型里看得一清二楚。”依托BIM协同平台,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可实时共享数据,施工进度精确到小时级。

费社阳还现场演示了BIM-5D系统:轻点鼠标,模型即显示当前完成的混凝土浇筑量、钢结构安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自动对比。“红色预警区域代表滞后,我们会立即调配人手突击。”这种“数字孪生”管理模式,让400天的工期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在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等5个项目试点BIM技术,从规划阶段的日照模拟到运维阶段的资产编码,实现“一模到底”全流程应用。“下一步我们将编制市级BIM应用标准,推动更多项目告别‘纸上谈兵’。”(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徐晨光 屈建龙)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