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当“果农” 巾帼也顶半边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QQ截图20180320082434

胡静静为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3月14日上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在谯城区十八里镇集西村的一个草莓大棚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嫣红可爱。草莓的“主人”胡静静顶着大棚内的热气,仔细地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

“我们的草莓色泽鲜艳、口味鲜甜,很受大家的欢迎。”胡静静说,近段时间正是草莓采摘、收获的旺季,果园里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客人,让她忙得不亦乐乎。

从他乡就业到返乡创业,近年来,胡静静在“果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回顾这几年的创业历程,胡静静感慨万千。

2009年,胡静静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之后在浙江一家生态农业公司从事观光农业技术指导方面的工作。虽然工作稳定、收入可观,但漂泊异乡的她始终找不到归属感。2014年,胡静静得知我市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支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这坚定了她返乡创业的信心。

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后,胡静静辞掉工作,拿出多年积蓄,又从银行贷款20万元,建起了3座温室大棚,试种水蜜桃。由于胡静静懂种植技术,又选择优良品种,第一年挂果量和市场反响都超出了她的预期,这为她的创业之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15年7月份,胡静静扩大种植规模,成立了谯城区西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不仅种植树莓、无花果、核桃、蓝莓、车厘子、猕猴桃等果树,林下还散养土鸡和小香猪。

在创业的过程中,胡静静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去年5月份,在市区妇联组织的指导下,胡静静注册成立了一家生态农庄,这个农庄集采摘、餐饮、民宿等于一体。如今,胡静静创办的农庄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在创业路上,胡静静始终没有忘记周边村民。她不仅带动近百位妇女就业,还免费教给村民果树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工作,一天能赚将近70块钱,还能免费学技术,真不错。”在农庄果园里工作的贫困户张桂兰说。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致富女能人。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打拼事业,演绎着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2017年,我市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扶持巾帼创业就业基地57个,为每个基地提供2万元~8.4万元项目支持资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约200场,带动妇女长期就业1428名,短期就业4409人,就业妇女人均月增收1500元~2000元。

市妇联负责人表示,我市妇联组织将继续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做大做强“徽姑娘”、“皖嫂”等品牌,带动更多妇女积极参与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依托“徽姑娘”、“皖嫂”等巾帼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创业就业。鼓励和支持基地、女能人对贫困妇女结对帮扶,引导贫困妇女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农村电商等脱贫项目,引领广大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 (记者 陈璐 文/图)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