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2018年4月5日 星期日 小雨
张春燕(左)为贫困户送生活用品
张春燕(中)登记贫困户资料
2012年3月份,谯城区第五批选派干部公示,我榜上有名。经过一个月的动员和培训,我们这些选派干部就要下基层了。在机关单位呆久了以后,总想要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正好我对农村也比较向往。所以,我迫不及待想在农村施展一番拳脚。
机缘巧合下,我被分到了谯城区古井镇门庄村,“到哪不是一样呢?”我心想,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我要好好锻炼锻炼。一位同事得知我要去门庄,首先告知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出村。我不理解,他解释说门庄是出了名的穷,村头的小桥年久失修,要是遇上雪天路滑,容易掉进沟里,危险得很呢。我没把同事的话太放在心上,直到进村的第一天,我才明白,他所言非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贫困村。这里说的贫困村指的是谯城区古井镇门庄村,6年前刚来村子的时候,我着实被这里的贫困状况震撼到了,残破的小桥、泥泞的小路、低矮的小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村民脸上挥之不去的愁容。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扶贫干部,我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也要干下去,等待我的将是一个又一个考验,而这不就是我选择下基层的目的吗?
进村之后,首先要了解村子的基本状况。门庄村位于古井镇西北边陲,与河南省鹿邑县枣集镇接壤,下辖16个自然村,人口6437人,耕地7215亩,但是这些基本信息并不能反映出贫困的原因。穷不可怕,怕的是找不准、摸不清穷在哪里。为了摸清穷根,我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我将门庄村的贫苦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是土地稀缺,全村总耕地7215亩,人均耕地少,村民栽种单一;二是基础薄弱,尤其道路交通、水利设施落后,严重制约该村发展;三是缺少技能,村民观念陈旧,接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缺乏技能,不愿发展新产业;四是劳动力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老化现象严重,致使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我认为核心问题是产业落后、劳动力没有致富技能。
驻村帮扶,心里就得有一本明白账,只有弄清乡亲们的穷根,才好对症下药开展帮扶。别的先不说,村里的那座桥事关村民的安全,必须尽快解决。我积极协调各方,到处筹集建桥的资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桥的事很快有了着落。几个月后,新桥建成,村民们再也不怕天黑过桥。桥是修了,但路还是老样子,我及时将这个问题反映上去,古井镇委与市、区交通局积极协调,投资800万元修建通往门庄村的古枣路约7公里;又多方筹资近300万元,修建村村通水泥路近7公里;修下水道4000米,解决了村庄内涝问题。路桥工程给门庄村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村子与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我深感“要想富,先修路”对农村的意义。
扶贫干部除了要解决眼前的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组建坚强的组织队伍,构建长效机制,使村子的工作高效化,民主化。我刚来时,这个村领导班子瘫痪,没有村书记,村党总支由镇驻点干部孙邦海临时主持。万事开头难,我和驻点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和村组干部聊发展、谈想法,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选举了以孟凡兴为村总支书记的领导班子,通过多次开会、研讨,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对扶贫的思想认识,有效地推动了村子精准扶贫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建设领导班子的同时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我和村干部一起,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各项活动,严格落实每月10日的党员活动日,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党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现在的门庄村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培养发展7名党员和23名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说,没有完善健全的基层组织,就没有门庄村今天的成就。
解决好了组织建设的难题,下一步就是开展各项脱贫工作,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鉴于村里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门庄村全力推进土地流转,160余户村民共流转土地580余亩,成立门庄村娃娃菜种植基地,产品远销上海、山东等地;加强与农业部门对接,落实扶贫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在苗楼新村建设占地20亩的蔬菜大棚。着力推动光伏扶贫,门庄村光伏发电站,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均25万元以上。同时注重就业脱贫,充分发挥古井白酒产业集群专业镇优势,推进与派瑞特公司结对帮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每年固定为公司输送工人,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脱贫。通过多方努力,2016年门庄村已实现贫困村出列,2017年再脱贫31户、73人,2018年将实现全部脱贫。
我原本只是想着在基层锻炼几年,但是时间久了,对村民和村子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越发舍不得离开。村里的每个人我都熟悉,可爱的孩童喊我阿姨,淳朴的老人把我当作女儿,而我也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娘家。现在的门庄村,田野青青,树木葱茏,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村新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深深地爱上这个地方,六年时间不是终点,门庄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后不论我是否是扶贫书记,不管我身在何处,都会一直心系村子,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系中共谯城区古井镇门庄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