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青年教师获评“中国好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4月28日,4月份中国好人榜揭晓,我市援疆教师董思记获评“中国好人”。董思记老师先后两次申请援疆,毅然离开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温暖幸福的家,筑梦风沙肆虐的昆仑山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给当地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

“上大学时,我就有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打算。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董思记说。2014年8月,董思记梦想成真,成为安徽省第五批援疆支教成员。

初到西域,董思记对这儿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可是,没过几天,和田干燥的天气和肆虐的风沙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极细的沙尘,即便戴上口罩也挡不住。因为缺氧,他还经常出现头晕气短症状。“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什么都阻挡不了我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这里。”

董思记支教的是和田地区第一中学,任教高二双语10班和初二双语1班、2班三个班的物理课程。由于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含义都看不懂,课堂上,他就用生动的语言、精致的实验、生动的图片和优美的视频吸引每一位同学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余,他经常和同学们掰手腕、做游戏,为他们辅导功课、补缺补差,向他们学维语,渐渐地,同学们纷纷“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了他的课程。他听到同学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董老师的课让我们领略到物理的美妙。”

2015年8月,援疆结束。当董思记准备回到教育梦的起点——蒙城二中时,“董老师,和田的师生希望你再留教一年。”省教育厅的一个电话让他停住了回家的脚步。援疆动员会上,董思记才知道,因为去年的优秀表现,此行,他被任命为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副校长。

2015年8月26日,董思记老师再次踏上援疆之路,与和田又一次结缘。作为分管教科研、师资培训工作的副校长,董思记安排援疆教师担任各学科教研组组长,通过结对帮扶,听课评课、自己开示范课、讲座、参与集体备课,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载援疆,筑梦和田,一片师心,两地情缘,董思记先后被授予优秀援疆干部、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如今的他已经回到家乡的讲台,对于他来说,教育的梦仍在继续。 (记者 李锦文)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