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饮食健康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小华

两周前,父亲翻出一小袋不知什么时候买来的苹果。这些昔日鲜红光亮的红富士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斑点。我拨拉了几下,挑出几个没有斑点的出来,随手将其余的苹果拎到门口,轻声说:“扔掉吧,不能吃了。”

父亲刚好看到了,带着几分询问的眼神说:“我看坏得不严重,剜一剜还能吃……”

“家里还有好水果,吃完了咱们再买!”我继续解释道。

“好的你们吃啊,这些放着我吃。”父亲喃喃自语,“一年到头,长这么大也不容易呀。”

此后几天,我常看见父亲用水果刀小心翼翼地剜去苹果上的伤疤,仿佛进行一种艺术创作,然后有滋有味地“饕餮”大吃一番。我曾三番五次地以“时间长了”“缺水分”“营养流失”“味道不好”等理由劝说,父亲只是笑笑。后来我将一份杂志上的文章念给父亲听,核心意思是说,坏苹果剜了吃不利于健康。父亲按照通常的方法处理了一个苹果,表面露出一个圆圆的凹坑。“那我再削去一层,健康隐患该消除了吧?”父亲一边商量,一边用小刀在凹坑周围削去一圈,果核、果籽都露出来了。

“这果子吃了划不来。”我不失时机地扬了扬手中的杂志,重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专家认为,有害物质不容易通过刀削的方式清除干净,会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

“其实,坏苹果不能削了吃,发了芽的土豆也不能吃……我以前也看到过,只是觉得丢了怪可惜的!”父亲露出讪讪的笑容。

“打针吃药花钱不算,人还要受罪。为吃几个坏苹果,图个啥呀?!”

“唉,也就是!削来削去,也剩不下多少了。”似乎想起了三年前的住院经历,父亲稍微停顿了一下,“还是健康要紧,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呢?”

最后,父亲终于将削了又削只剩下少半个的苹果丢进垃圾桶里。

“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小时候吃苹果,用嘴咬掉伤疤,在袖子或衣襟上擦擦,用指甲抠掉顶端的花蒂,连核带籽统统吃下,最后只剩下一根把儿……”父亲显然来了兴致,继续讲述其他饮食故事来。

“你爷爷奶奶对五谷粮食一点都不敢糟蹋,就算是不小心烧焦和有点变质的食物也要吃上。那时候吃饱肚子是最大的追求,还管什么‘营养’‘健康’!你奶奶哄我们的口诀是‘吃焦馍馍皮、吃焦锅底,会拾钱哩!’”

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吃了多少焦馍馍皮、吃焦锅底,又拾了多少钱?”

“毕竟时代和经历大不一样啦——你奶奶是挨过饿的那代人;我是50年代的人,出生在改革开放前;你们这些‘70后’,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坏苹果”“焦馍馍”的故事让我想起《芋老人传》中老人的结论——“时位之移人”。的确,从祖辈、父辈到我们,40年改革开放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显著地改变了民众的健康观。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