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有雨敲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陈家义

雨,淅淅沥沥,不眠不休。树在风雨中摇曳,风儿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十分舒适惬意,身心都要被陶醉了。

雨时疏时密,时缓时急地下着,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的清晰。雨敲在窗上,撞击着我的心扉,搅得我一点睡意也没有。思绪在游动,索性起来梳理我那杂乱的心情。

环境改造生活,自从选派驻村扶贫之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变了,心境心情也大不一样。应酬少了,单位的事情不用管了,家里的事情够不着问了,现在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只需要考虑扶贫的事情儿,无需分心走神,心静如止水。

每到夜晚,村庄寂静了,早早把自己锁在屋里,独居一室,享受这独处的生活,一个人静下心来思考,没有琐事缠绕,没有闲人打搅,任凭思想遨游。情绪高涨时写扶贫日记,情绪低落时写散文随笔,记录工作生活,感悟人生,抒发情感,写自己想写的文字,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成为每天想做的事情,从写作中寻找慰藉,感受快乐,既充实自己的生活,也打发时间,驱赶心中的孤独寂寞。

身处现如今的物欲社会,愿意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的人越来越少。虽不能像范仲淹那样,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像李白那样,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诗篇;像杜甫那样,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但身在其中,心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其实,驻村扶贫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当我目睹还有这么多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条件还很差,过着清苦的日子;当我看到农村里的孤独老人、留守儿童,缺失关爱呵护和心灵慰藉,心存焦虑。而我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想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顿觉大彻大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还有什么可以计较的呢?心不累人就不累了,心态平衡了,心境也就宁静平和、淡定从容了。

离开单位时间久了,与同事联络少了,感情有些生疏,来的新面孔不认识了,上周末回单位看看,门岗换了新人,询问半天才让进去。有一段时日没有回办公室了,桌上灰尘落了厚厚一层,目睹这一切,心中还是有种涩涩的酸楚。

驻村扶贫一年,孙女也已周岁,本来工作之余可享天伦,现在一周也难见上一面。小孙女很可爱,不到9个月就会喊爷爷,见到我搂着不松手。现在手机一响就叫爷爷,抱着手机不丢手,有时只能用微信视频,可挂断电话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人生有得失,人生很无奈。不过人不能像乞丐一生过着“得”的日子,要像善人一世过着“舍”的生活。生活中苛求太多,就会背负太重,又何必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呢!杭州灵隐寺有副富含哲理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吗!心中若有桃花园,何处不是水云间。

夜已深,雨仍在下,穿过夜静的墨色,雨滴滴答答敲打我的窗帘。今夜有雨相伴,不再孤单寂寞,我将带着这没有节奏、没有规律的敲击声入梦。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