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博士道乡谈仲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QQ截图20180525083737

“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八期现场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讯 5月23日晚,李杭洲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博士做客“道乡说道”论坛第三十八期现场,为大家分享了“医圣”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体系。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李杭洲说,张仲景师从名医张伯祖,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仲景尽得其传,医技甚至精于伯祖。

汉灵帝时,张仲景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死伤无数。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张仲景便辞去官职,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验方,最终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巨著。

“这部医书融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三阴三阳‘六经辨证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李杭洲说,这也体现出张仲景仁心仁术救人民出灾厄的医者风骨。

张仲景去世后,这部医学著作的原书在战乱和后期的传抄中逐渐散落。魏晋时期,《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关键人物王叔和出现。他潜心研读历代名医著作,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最终却只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整理成《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却没了踪迹。

“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贡献巨大,而王叔和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贡献亦巨大。”李杭洲说,没有王叔和的整理,就不会有《伤寒论》的流传,他这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绩,是值得称赞和铭记的!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