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多面人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杨本科

常常听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文人。这句话不全对,钱锺书在他的《诗可以怨》一文当中说,“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大抵类此,李煜不好过了,才成了大文人。“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这些时期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是著名的文人。

作为皇帝的曹丕,在政治和军事上可以说乏善可陈。他为了拉拢门阀士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还带来了门阀垄断的问题,实在算不上什么好的贡献。在农业上,他恢复生产,与民休息。《晋书》说:“当黄初中,四方郡守垦田又加,以故国用不匮。……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斐又课百姓,令闲月取车材,转相教匠。其无牛者令养猪,投贵卖以买牛。始者皆以为烦,一二年中编户皆有车牛,……浑于萧、相二县兴陂堨,开稻田,郡人皆不以为便。浑以为终有经久之利,遂躬率百姓兴功,一冬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郡中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也就是说,在他做皇帝时期,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三国志》又说他“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所以客观上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从他两次伐吴我们也能看出,他是有一统天下的主观愿望的。

作为诗人的曹丕,那就了不得了。《魏书》说他“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曹丕生活的时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所谓建安文学的悲凉慷慨之气就是指建安文人可望建功立业的人文情怀,因此曹丕的诗多抒情言志。他最出名的作品却是《燕歌行》,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夜无眠的女子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的心情,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曹丕,几乎可以封神。他明确提出“文以气为主”,并且用“气”对应玚、刘桢、孔融等七人进行了评价,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建安七子”。曹丕在他的《典论》里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将文学创作提高到“大业”的高度,对文学的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他还把《典论》刻在六大石碑上,所以钱穆对曹丕的评价很高,他说:“曹丕的《论文》表达了文学家的曙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呼声。……曹丕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讲文学之价值与技巧的第一人。”

当然,作为兄弟,曹丕就不够意思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羹;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著名的《七步诗》,虽然曹丕出于羞愧免了曹植的死罪,但是仍然加以压迫和防范,所以曹丕算不得好兄弟。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