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燕
同事的儿子自小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全额奖学金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美国名校。那一日,我陪他一起去送孩子。
儿子已经人高马大,一副世界任我行、运筹帷幄的少年昂扬之气。同事已经五十岁,头发已经斑白。他吃力地帮儿子提着行李,反反复复地叮咛着:要注意身体,要经常往家打电话,缺钱了告诉爸爸之类。儿子显然已经听过很多遍,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了。他一句话回绝了父亲:“爸,我不是小孩子了。”同事便不再吭,默默地跟在孩子身后。
马上要进安检了,我想,这一别,估计要一年或是更长的时间见不到。按照电视剧的情节,这时候父子应该有一个大大的拥抱,或是一番感人的话别场面。可是,同事很淡定,他微笑着朝儿子挥手。然后,没等儿子消失在视线里,他率先扭转头,大步流星般地走了。我一溜小跑地跟在后面,到了停车场,才发现他早等在那里。此时,那个在职场上“运筹帷幄”的男人,竟然满眼通红。分明,他刚刚流过眼泪。可是,我假装没看到,心里却突然一震。
此后,他会经常谈论美国那个陌生城市的时差、天气,似乎那里的一切,都让他牵挂。有时候,他会在中午休息时分,突然地嘟囔一句:“那臭小子怕还在用功。”或是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来个电话。白眼狼。”
同事工作能力极强,在单位德高望重。每每开会,纪律那叫一个严明,不允许接听电话,是惯例。可是,竟有例外。那天,正在开会,他的电话震动。接着,就看到他马上中止了会议,说着抱歉,大跨步离开会场。几分钟后,他笑着进了会场,继续开会。大家都不解。很久以后,我们才知道他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对于他来说,接到儿子的电话,是最快乐的事。
断断续续地,我们听他说,儿子研究生毕业,在国际权威杂志开始发表文章,而后,进入一所更著名的大学读博士。儿子忙,且有时差。他就在微信里,碎碎念地给儿子留言。儿子很少回,但是他知道,儿子一定会看。
有一次,我看到他在看几张小男孩的图片,就好奇地问他:“这是谁?”他骄傲地说:“这是我儿子小时候啊,你看多可爱,从小就淘气。”他嘴上淡淡地说着,我知道他开始想儿子了。
不久,他决定去美国看儿子。临行前,他细细地准备儿子喜欢吃的东西。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我就笑话他:“你把整个超市都买下来,背过去算了。”他只是笑。半个多月回来,他说:“在机场见到儿子时,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他接过我的行囊,细致地安排饮食起居。十几天,他陪着我到处游走。和当地人语言不通,我像个聋子和哑巴,儿子就耐心地帮我翻译。记得有一天,在美国犹他州,正值傍晚,芦苇草在金色的夕阳下闪着亮光,小路蜿蜒曲折。儿子走在前面,我突然就想起了那句话。所谓父子一场,就是不断地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远行归来,同事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捡起英语,每天像个中学生一样,认真地背啊,念啊。他说:“儿子在国外,我要学会英语,再去看孩子时,才方便些。”
一位普通的父亲,和其他的父亲一样,吝啬着对孩子的表达,却将最深沉的爱藏在心底。深深地爱,只是轻轻地谈,父爱深处是无言……